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戴愉愉:也说作文中真实性与独创性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5/2/2 15:55:56

 

摘要:真实是作文的根本,而独创是作文的灵魂。作文的真实性和独创性并不是一对矛盾。不管是真实性还是独创性,所追求的都是对作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作文  真实性  独创性  融合

 

真实是作文的根本,而独创是作文的灵魂。作文的真实性和独创性并不是一对矛盾。不管是真实性还是独创性,所追求的都是对作文能力的整体提高。那么,如何在小学生的习作中体现这二个因素,写出富有灵性的文章呢?下面结合日常教学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一、真实是作文的根本

新的课程标准也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应该是明智之举和疗疾之药。惟有“情动于中”,方能“形之于言”。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而深厚的情思来。有了情,他们对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会变得敏感起来,就会在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有了这些喜怒哀乐,作文才不会言之无物,才能打动自己又打动别人的心。

1、真实的素材

作文过程涉及到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材料的方方面面。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呢?我利用日常交往契机,如课前五分钟说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听到或经历的新鲜事。因为小学生大多喜欢争强好胜,希望自己所说的是其他同学喜欢听的,自己能比其他同学说得好,很自然就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和有趣的事。另外,抓住小学生亲师的心理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暗示学生教师也喜欢听新鲜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搜集相关的有用的信息。这里重点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渐渐地,学生就能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能力得到提高,头脑里贮存的信息也会增多,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尤其在小学低年段就培养学生素材积累意识,实质上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今后作文能轻松越过素材积累关打基础。

2、真实的情感

这里涉及到的情感既包括小作者自己的情感也包括了作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学生有自己的“小社会”,有自己的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信息扑进学生的感官,每天都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一片云,一滴水,一只小动物,一部动画片,都会与学生刀娓娓而谈,给他们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桌之间嬉戏,朋友之间的聚散离合,师生之间的交往,家庭成员的关爱,各种性质的训斥与勉励,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繁重的学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赛,成功的欢乐,失败的沮丧,种种苦恼、困惑、惆怅与渴望,都会激起学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这一切形形影影都往往逃不过小学生精明的眼睛。学生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把亲身感受、激起激情的材料写进作文里。理解的要写,不理解的也要写;快乐的要写,悲伤的也要写。于是越写越具真实感和人情味,越写越具天真活泼的性情。

二、独创是作文的灵魂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希望学生作文时,能用自己的语言独立、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来诠释眼中的世界。

1、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作文中个性的缺失,造成作文千人一面,使得作文这种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反而成了僵化的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枷锁,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教学要实现创新,以人为本是根本前提。在作文中要让学生“自主”,不要束缚太多,让学生写有兴趣的话题,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真正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2、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如续写,书信形式,改写等。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多类型的训练,不仅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在表达中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挥。如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的倾向、自我发展的创造潜力。利用学生积极向上的愿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实践与体验的途径和方法,体验成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个性和创造力都能健康地发展。

三、真实性与独创性相融合

一篇成功的作文应该是既立足学生生活体验,又能张扬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师应该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在点评学生习作时多一些鼓励:“你对生活多么真挚的感情!”“你的看法真独特!”“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总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作文环境,激励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故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学生一旦有了写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真实生活中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能富有感染力。

作文回归真实,成为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过程的记录,学生才能真正感到习作是自我发展的需要;而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情富有独创性地表达出来又将提高习作的质量。真实性与独创性巧妙融合,释放学生的习作热情!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戴愉愉

学校:泉州市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