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义全:也谈有效学习
发布时间:2015/2/2 15:59:39
语文课程标准已实施多年,围绕着课改这一中心任务,不少专家和一线老师付出艰辛的努力,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大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课堂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教学效益依然难有全面的提升,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难以达成。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以为,无任何捷径可走,只有依据语文学科特点,扎实开展有效学习,才是根本的出路。
一、不断完善教师自我,是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
课堂构成要素无非是人与物,物是教学辅助因素,重要的是人——学生与教师,课标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但因小学生处于幼小年龄,特别一二年级,心智远未成熟,可塑性强,对老师依赖性较大,这一阶段教师尤为关键,其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不可替代。审视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因素,我们不难发现,眼下课堂的老师不少不在状态:或无视许多鲜活的生命,墨守成规;或随波逐流,言不由衷;或花拳秀腿,难有生成……总之一句话,乏味低效。本人以为,要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首先为师者要对语文充满感情,对母语产生热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肩负使命感。这些对语文浓浓的情感会时时体现于教师言行中,处处渗透于课堂始末,这样浸透语文味的课堂怎能不吸引学生喜欢语文课呢?有幸目睹王崧舟老师作《望月》一课,由于王老师教学功底深厚,加上热爱语文教学,其诗话语文所展示的魅力让学生不爱语文都难。其次,为师者应不断学习与充电,完善自我,使之名副其实。“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名师”才能“出高徒”,应该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一位学识渊博、温文尔雅、谈吐风趣的师者,一位理念先进、视野广阔、懂得现代教育艺术、极具魅力的现代型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的影响是巨大的。由喜欢语文老师到喜欢语文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何愁学习效果呢?
二、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是有效学习的强效催化剂
学习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结果。一直以来,我们把创设一种自由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当作一种追求,并努力去付诸于实践。笔者认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其实就是构建良好的“教学生态”。自然生态各系统中阳光、风、水、空气、自然景物能相互影响相互利用并互为循环,“教学生态”也为如此。良好的“教学生态”具有氛围和谐、活泼轻松、教学相长、易于生成等特点,沉浸在这样氛围中,学生不是“苦行僧”,学习也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体验与享受,更易于成功。如李吉林老师的“情境创设”,于永正老师的“简单语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尽管方式不尽相同,各显个性,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但要创设生态型课堂实属不易,难以一蹴而就。首先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到“眼里有学生”;其次,要大力提倡教学民主与自由,多提供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理解。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爷”生字时,引导学生如何记住其字形时,有的同学说上面是“父亲”的“父”字,下面是“节日”的“节”字下半部;有的同学说是“爸爸”的“爸”字下面的“巴”换成“卩”;有的同学说是上面“父”加上下面“卩”,下半部酷似一老人拄拐杖的样子,由于“爸爸”到了拄拐杖的年纪不就成了“爷爷”的呢?……教师针对学生不同解读予以肯定与表扬,课堂显得生机和智慧;第三,尽可能地利用现代文明成果,让现代教学技术走进课堂服务辅助教学,让课堂靓起来,让课堂立体起来,让课堂多彩起来。综上所述,一旦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课堂学习何愁不事半功倍呢?
三、关注已知与进程,是有效学习的主要依据
奥苏贝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知是学生原有学习中相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解读文本进行教学预设的重要依据,要在掌握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让教学设计贴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难度不能没有,也不易过大,坡度不能太陡,也不能过于平铺直叙,让他们“有跳起来摘到梨子”的感觉,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能尝试体验成功与喜悦,迎接挑战,往往会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另外,关注教学进程,适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也能促进有效学习。教学动态进程中往往会呈现许多新信息、新见解,这些是教师进行预设中难以估计到的。巧妙利用这一特殊资源,捕捉教学对话中学生所闪动的智慧灵光,由皮入里,化此为彼,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预习人教版第大册《蟋蟀的住宅》后,我让学生汇报学习所得与困惑,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煞是热闹。有的说:“蟋蟀是天才音乐家,它的歌唱得真好听!”有的说:“蟋蟀不单辛苦,且很有智慧,它把住宅隐藏在一条倾斜的隧道,且洞口有一丛草。”有的说:“蟋蟀真伟大,其住宅与我们今天的别墅很相似,真是不简单!”……学生的回答颇有见地,我旋即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案,紧紧抓住瞬间出现的资源,追问:“蟋蟀的住宅与我们的别墅相比,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找一找,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们热情高涨,通过读画批注,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大家分别从“慎重地选择住址”、“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有大厅有卧室有平台”、“房屋平整、光滑、简朴、清洁、卫生、 干燥”、“是个伟大的工程”等方面把蟋蟀的住宅与我们乡间别墅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两者之间有着不少惊人的相似,藉此充分地体会到蟋蟀不辞劳苦、不肯随遇而安和极具智慧的精神。这种依据进程调整学习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师生的距离,又提高学习效率,可谓是种好办法。
四、探寻文本秘妙,是有效学习的难得契机
小语教材多为精选之作,作品大多来自名家或出自名篇。其文体多样,涉猎广泛,文质兼美,篇篇犹如颗颗明珠,章章好似园中鲜花,构成了斑斓多姿的语文世界。可以说,许多文章独具魅力,有其创造力的地方。这些地方或篇章构思巧妙,或段落精彩独到,或语言精致优美,或人文底蕴浓厚……我们称之为“文本秘妙”,开展对文本秘妙的探寻学习,对学生言语历练很有启迪。
例如有位青年教师在教《搭石》第二部分师,紧紧抓住“协调有序”一词在文本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机设问: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在学生依次回答“有人指挥,有顺序”、“相互配合,动作协调”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后,再以“那我们也加入走搭石的队伍去,去体验那独有的景致吧!”进行男女分组分角色朗读,教师引读。教师、男生、女生分别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抬起脚来”和“紧跟上去”这些内容。通过速度变换(逐渐加快和变慢)和男女调换方式多次朗读,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走搭石的队伍中去,既体验了这一独特精致,又领略了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意趣和语言的魅力,于读于写都有好处。
五、加强针对性作业,是有效学习的不二法宝
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学”“用”相互脱节问题,不少执教者针对课堂预设中的教学内容、环节设计、教学策略等费尽心思,而往往忽视了设计有针对性作业和练习,以及生活中用语文等问题,致使学用严重剥离,课堂效率低下。为此,本人以为在重视教学的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科学、适度的、与生活相关联的作业,多方位多角度地语言训练,这样对巩固学习效果大有裨益。第一学段学生学了些生字后,可开展寻找身边错别字活动;中年级开展学段仿段训练十分重要,这是篇章学习的基础。人教版第六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语句优美,写法很有特色,可以相机把握。如不少段落围绕一句话展开,这与第二学段加强语段训练要求相吻合,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围绕一句中心句进行写话训练;六年级下期学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后,可引导学生试用一两句话写人物的评价语等等。
诚然,有效学习的策略很多,如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习得以及加强课外阅读也不失为好办法,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赘述。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敬请同仁指教。
作者:严义全
学校:福清市高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