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欣珲:积累素材,快乐习作

发布时间:2015/2/3 14:33:3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质量是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反映。但语文老师常为学生习作选材的单一、陈旧而焦虑,学生则又常因没有素材、不会选材、无从下手而苦恼,即使绞尽脑汁写出了作文,老师的批语也是内容不具体、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脑海中缺少可供写作的素材,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对身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不敏感,致使许多精彩的镜头学生经常不善于捕捉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创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苦,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一、观察生活,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使学生摄取一幅幅生活镜头留下一幕幕美好的回忆,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参入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所以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时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去观察思考,要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看、听、摸、闻、尝、判断、感受等手段,变换不同观察角度,对事物进行认真细致地察看、辨析,使事物给人留下真实、全面、深刻的体验。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观察方法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如春天到了,养几只蚕宝宝,让学生去观察蚕的整个生长变化过程;发现蚂蚁群了,可以让学生观察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的……教师就是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细微变化中捕捉时机,随时随地地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同时,通过观察,要使观察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通过记忆把它储存下来,这就要培养学生勤写日记的习惯。经常写日记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这种长期的训练可以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学生能写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即可,对内容的长短、写作技巧教师不做过高的要求。教师批阅这些日记,不做技巧批改,只注意日记是否真实而有新意。发现好的日记,可指导学生把它改写成作文。当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表象储存,作文时就能按要求选择素材进行思维加工,这时,学生就能在精彩的生活中快乐地作文。

二、参加活动,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十分精辟地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共性。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将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习作素材,使作文乐趣无穷。这时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供亲自感受现实生活的机会,收获真实生动的材料。所以,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调查等;鼓励学生和家长在家庭中一起培植花卉、饲养鱼虾家禽等;经常开展一些学科性竞赛活动;围绕特殊节日开展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这些趣味横生的活动,多角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当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情感的倾泻,活跃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这篇作文时,我就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一次同学们课外喜欢玩的活动——吹鸡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写起作文来就自然得心应手。如班级一位学生在《吹鸡毛比赛》作文中写出了这样的场面:“……轮到我‘军’发球,蓝队五个队员也不甘示弱,他们死死盯着发球的林晓光。我们向林晓光顶起大拇指。林晓光猛吹鸡毛,鸡毛落向蓝队王强身边。王强虽个矮,但也挺厉害,他飞身而发起进攻。眼看鸡毛落在我方,林晓光见势不妙,急忙伏地急吹一口气,那摇摇欲坠的鸡毛又飞了起来。我队林晓光是好样的,他乘虚而入,纵身猛吹起鸡毛。那鸡毛打了几个旋便落到对方的‘阵地’。顿时雷鸣般似的掌声连连不断。”这激烈的比赛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富有情趣,正是因为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多彩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写起作文来就激情饱满、左右逢源、信手拈来。

三、阅读书籍,拓宽视野,积累素材

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中,我们所学的语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表达情感方面,还是在句子通顺连贯、用词准确、修辞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要让学生多读、熟读,从中学习一些恰当的用词、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写作上的技巧等。例如,学习了《山中访友》一文,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及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生动丰富,情感真挚感人。读了《草原》一课,可让学生从中学到要注意事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精彩的片断描写。这样,在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物,好读书,读好书,将自己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断、写作知识等及时摘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寓言、童话、小说,是古代的、近代的,是科普、文学读物,是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生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宽范,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习作素材也越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博览群书,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才能在习作时快乐地表达。

风筝扶摇蓝天,离不开春风的推送。只要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努力挖掘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帮助他们寻找“源头活水”,学生的习作素材就如土壤般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习作的境界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郑欣珲

学校:三明市尤溪县管前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