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娟 :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激趣艺术
发布时间:2015/2/3 14:47:16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只能让学生产生冷淡的心态,给人带来疲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讲究激趣艺术,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趣的艺术呢?下面谈谈几种方法。
一、导语激趣
“导语激趣”是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巧设引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例如教学《林海》前,可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曾学习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谁能把小兴安岭的富丽说一说?”这样一来,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小兴安岭的景物后,教师适时给予总结其实:“小兴安岭景物固然优裕,但是,我国还有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它的景物与小兴安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兴安岭的林海中观赏一番,相信同学们会流连忘返的。”这样既复习旧知,又扣紧了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林海》做好铺垫。
二、以情激情
“以情激情”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表情、语气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自然段“等灵车”时,教师入情入境地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适当得体的语气,栩栩如生地再现一九七六年一月首都广大人民群众与周总理告别的悲壮场面深深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因此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自己也成了茫茫告别人海中的一员,热爱、怀念周总理的感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急切了解课文的欲望十分强烈。可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朗读激趣
“朗读激趣”是教师在指导感情朗读时运用模仿事物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例如在指导感情朗读《猫》时,学生读:“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当谈到“长短不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模仿猫的长叫声:“喵——!”短叫声“喵”读到粗细各异时,又可指导学生模仿猫“粗”声叫唤和“细”声叫唤。这样依据教材特点,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在朗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趣”中会情。
四、创境激趣
“创境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如教学《草船借箭》的借箭部分是,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背讲台而坐,然后教师播放“草船借箭”的录像,让学生静听两军的擂鼓呐喊、飞箭走射的声音,激发学生急于了解“借箭”情景的欲望,再让学生转过身看录像。这样,学生听其音、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
五、拟画激趣
“拟画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画、文结合的方式。使抽象的变为直观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如教《火烧云》时,可在学生深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试画一幅火烧云在空中变化的图画,使书本上抽象的文字变为眼前形象的画面。学生学中有趣,学中有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质疑激趣
“质疑激趣”是教师在教完一篇课文后利用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教完《穷人》一文后,一位学生质疑:如果文中不写“桑娜急切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段话,一开头直接就写“桑娜发现女邻居西蒙死了,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可以吗?教师应对这位学生给予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议论得到共识:课文开头写“桑娜急切地等待丈夫归来”是为了告诉人们桑娜艰难贫困的家境,她一家七口人的生活本来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后来增加了西蒙的两个孩子,日子会更难熬的。这样更能突出桑娜夫妇俩“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学生有了新的收获,增添了学习的喜悦和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七、点拨激趣
“点拨激趣是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最佳时机恰到好处点明拨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艺术方式。例如教学《跳水》第四段,学生细读后,教师提问:“船长用什么办法救他的孩子?”(船长用枪向孩子瞄准,命令他跳水,不跳就开枪。)这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写其他的办法呢?可以给孩子送上绳子,让他抓住绳子溜下来,或在甲板铺上厚棉被。”教师可指导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并进行讨论,给予适当的诱导:这些办法来得及吗?为什么?(来不及准备,因为“孩子已经在桅杆上摇晃起来了。”)可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在当时的情况下,跳水是使孩子脱险的唯一安全有效的办法。”这样点明拨正,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根本措施,但是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平时在听说读写教学中运用语言表情、实物图景、电脑媒体和质疑问难,多角度导向等等鼓励、启迪和鼓舞,激发兴趣诱导思维,提高语文水平发展智能。
作者:林丽娟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榜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