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世民: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5/2/3 15:04: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并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样,他们就会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在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受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受。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必须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学生真正想学了,才能事半功倍,成果才能显著。因为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学决定教,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就毫无意义。因此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只有诱发了内因,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阅读教学才能卓有成效。因此,我们应有所侧重地紧扣某一项训练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阅读”和“获得”通过阅读实践自我去感知领悟,而不是采用填鸭式硬灌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参与学习和自能读书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第八册第二课《桂林山水》的训练目标是“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主要写什么?2、从哪些词句可以依次看出桂林山水的静、清、绿这三个特点呢?3、思考并讨论,从哪些词中最能体现漓江水的特点,并板书。4、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5、范背,学生带着羡慕和敬佩的感情欣赏老师有声有色背诵。老师趁机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背下课文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都睁大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听老师告诉他们背课文的诀窍,然后教师再指导他们体验抓住重点词句并结合板书快速地背课文。检查完学生的背诵成果,再让学生回过头来咀嚼学习过程,想一想:我们是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么快就把课文背下来的?这样,学生对背诵课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个认识是从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领悟规律,掌握学法,完成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读书,独立思考,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使学生能逐步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读法,从而逐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版块,而是一种积累、一门艺术。阅读教学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不断探索,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但“乐读”而且“会读”!

 

作者:黄世民

学校:泉州市泉港区樟脚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