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姚淑兰:浅谈农村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2/3 15:47:33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从何而来?从博览群书中来,从大量积累中来。知识的获得,单靠课本显然不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朱熹也曾指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知识水平与阅读量是成正比的。”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中也曾提到:“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思维,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缺乏阅读氛围: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首先,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又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其次,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较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再次,老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甚至有的老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的模式,把看课外书当作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的表现,这样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脱节,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都负面影响。

二、教学乏味: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教师“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学生厌倦读书,也没有时间看书。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有些老师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使原本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小学生谈“课”色变,他们不会把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三、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多数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课外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

四、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时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听好闻,几句好句而已。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字,而农村实在很难达到。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我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进行了实践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拓广阔的阅读空间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及一切书报杂志,积极想办法,开拓渠道。其次,建立班级的图书角,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同学间的图书交流活动,让同学手中的零散图书发挥作用,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建立一个健全的图书管理制度,让学生自己组织,学生管理借阅,负责图书保管等。

二、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所以,我在读物推荐时,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在,学生中流行口袋书、漫画书、武打书。这些书中,有些充斥着暴力、色情,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书时的正确价值取向。

(2)益智性原则: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

(3)趣味性原则: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读得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画,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阅读,遵循以上原则,我们从以下几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金色的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宪政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

(2)要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小浒传》;上完了《草船借箭》或《赤壁之战》,我们可以推荐《三国演义》等。

(3)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幻想中往往寄托了孩子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类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一千零一夜》、《神奇的地球》、《鲁滨逊河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4)要把千古美文推荐于学生。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应多选一些含有这些语言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三、激发兴趣,人人参与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一旦他们感觉到知识趣味无穷,博大精深,他们就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徘徊遨游,寻找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一般做法如下: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老师的声情并茂,娓娓渲讲,动人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其中。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期待大结局的时候,教师可以戛然而止,告诉学生,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的内容更精彩,欲知结果,请自读原文。此时,老师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二)榜样树立,激发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

(三)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四、阅读习惯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书,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同时,老师也要保证学生读书时间。三是定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用眼卫生的习惯

五、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有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要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所以,老师应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

(1)阅读方法的指导。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d、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写想象笔记。

六、开展读书评比活动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经常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课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还在教室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每个学期,我还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先进,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总之,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定的基础。今后,我们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阅读课外知识,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切母语,陶治情操,提高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作者:姚淑兰 

学校:莆田市涵江区梧塘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