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李秀丽: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15/2/4 9:23:23

 

一个句子总有一个关键词引领着句子的喜怒、哀乐,平淡亦或澎湃;总有一个词,带您穿越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这扇门打开,学生才能与文本、作者自由对话。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引导他们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求学生识字不仅要会识还得会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提倡让学生读中悟,但对个别字词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去读,不懂的依旧不懂,悟也悟不出所以然来。因此,我认为识字应当让字词在孩子心中活起来,然后去理解字词,去感悟课文。

语文教育学中说到,识字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生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如何让汉字在孩子心中存活,被理解,遵循这些原则并调动各种手段。

一、学会联系,轻松释义

(一)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就是不离开包容这个词语的语境。联系上下文语句,是我们理解词语含义的钥匙。在《日月潭》的教学中,学习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美景,主要体会日月潭朦胧美。在文中多处地方都可体会出,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的词语,如薄薄的雾、隐隐约约、轻纱、朦胧,而联系上下的语境便可知道隐隐约约的含义了,同时也积累了意思相近的一组词。

(二)联系生活实际

如果说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含义的钥匙,那么联系生活实际,则是进一步体会词语含义的载体。在《我不是最弱小》一课中,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联系上下文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个物体被一群的东西包围着,就是簇拥,那么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情况你可以用簇拥?

生:大明星在大家的簇拥下走进红地毯。

生:在大家的簇拥下,菲菲走上领奖台。

生:池塘里,一片片荷叶簇拥着一朵含苞的荷花。

……

学生思维的窗口一打开,个个都能出口成章。

二、创设情境,了解体验

新课标说到:“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小鹿的玫瑰花》一文中,重在体会小鹿的惋惜之情:

师:花骨朵渐渐地开了,花香四溢,光彩夺目,吸引了许多森林朋友前来观赏,有谁来了?

生:小黄莺,还有风。

师:展开想象,还有谁闻过花香,见过花开?

生:猴子、狐狸、兔子、蜜蜂、蝴蝶……

师:是啊,花儿香,花儿美,谁都来观赏,只有小鹿没见着,真是白忙一场了,你对小鹿的遭遇,有什么感受?

生:真是太可惜了,你是白费力气了

师:是啊,连个影都没见着。替你感到?

生:悲哀

生:同情

师:像你们说的,对某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可惜、悲哀,这就是惋惜。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鹿弟弟惋惜地说:“您的玫瑰白栽了。”

学生的惋惜之情就顺其自然地生成了。

三、利用媒体,直观感受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的局限和地域的差异,对课文教材中的一些事物并没有直观认识的,就比较费解了。那么对于可以通过多媒体,能轻松了解的,教学中就不必要费那么大劲去讲解。就比如说《葡萄沟》一文中的,碉堡、阴房等词。

师:课文把阴房比作碉堡,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出示阴房与碉堡的图片)

生:四面是墙、墙上有孔。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样的建筑物看起来怎样?

生:很坚固、很安全

师:你很聪明,碉堡就是军事上用于防守用的,坚固的建筑。阴房建成这样也有它的用处,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吧。

再如说,《北京亮起来》一文中,金碧辉煌、华灯高照、绚丽多彩,出示相关的图片,学生立刻便能感受到灯光的灿烂、美丽、五彩缤纷,这些词语理解就迎刃而解了。还有,角楼,图片一出场,学生就会知道了,在城角上的楼就是角楼。

四、反义名意,豁然开朗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枝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边”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有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做稠。我就画了一棵树,一边枝叶密集,一边枝叶三三两两,问,两边枝叶有什么特点?生答:一边的枝叶少,一边多。我说:“少的一边我们可以用稀少来说,那另一边,枝叶多得密密麻麻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生答“稠密”,对,那么稠就有多、密、浓的意思。

其实,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学生对词是有一定认识的,只是他们缺少了清晰的概念,这样通过同稀字的对比解释,孩子就很明白地知道稠字的意思了。在画家与牧童一课中,学生对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我说,这是画家作画的两种手法,它们是一对反义词。仔细瞧瞧戴嵩的这幅画,找找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描,学生便明了。

五、知晓演变,辨析字义

优秀的语文课堂,应该在课堂重现万物得以命名时,在字词教学中,要用心体察每一个汉字,因为系前人匠心独运,因此,任何一个汉字总会在回顾的历史河流中熠熠闪光。

一个人站立,四肢伸开,顶天立地,为“大”。

弯弯曲曲的河流,那是“川”。

是木,在木上划一横  ,表示的就是树的这个位置末,这个位置的枝叶被砍,对大树一般不会构成生命危险,所以“末”指的就是事物次要的部分。

在木得下方划一横是   ,意为树的根部位置,那是木的重要部分,故人们说的根本就是由此而来。

而“未”,古代指的是六月,六月是枝叶最繁密的时候,所以木上多了许多的枝叶   ,那时的味道也是最浓烈的,故而加上“口”,即为味的由来。

若学生知晓了汉字演变的过程,那么字义也就不容易混淆了,印象也会更深刻。

六、拓展词汇,灵活运用

在《画家和牧童》教学纷纷夸赞一词中:

师:谁来学商人与教书先生夸赞下戴嵩的画。

生:(扮教书先生、商人样)

师:哦,你分别用了“绝妙之作”和“神笔”来称赞戴嵩的画。你还能用什么词来夸夸戴嵩和他的画呢?

生1:戴嵩,你画技高超,真是名不虚传啊!

生2:你的画惟妙惟肖,把牛都画活了。

师:哦,“画技高超”、“名不虚传”、“惟妙惟肖”这些词用得真好,像这样,你夸一句,我夸一句,商人夸完,教书先生夸,这就叫做纷纷夸赞。

在课堂上渗透拓展词汇,无形当中就有意识地培养了孩子的词语积累能力。

与其说,这些方法是我们的教学策略亦或手段,不如说是语文学习的方法,我们应将此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应鼓励孩子多阅读,多积累,培养学生多多联系,勤动脑,多思考,让汉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然后去感知,去识记。

 

作者:李秀丽

学校:福州市金山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