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翁庆玉:语言文字训练之浅见

发布时间:2015/2/4 10:15:01

 

语言训练是指《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也是语文学科本体性质的根本体现。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从定义来看,语文主要是指语言文字,人们利用它彼此交际,交流思想。可见语言文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点体会:

一、训练目标要明确

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怎样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写”;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
因此,要统观全篇,确定训练目标,要按照“课标”对年级的要求,按作者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的内容和课后作业提示与学生实际训练目标.训练目标的确立要准确、科学、鲜明、突出;确定训练目标时,要注意连续性和阶段性,按“课标”要求、教材系统把握好每项训练“点”和训练“度”,使训练要求到位。要围绕目标的实现,设计精巧、有梯度的训练环节,分布实施、层层逼近教学目标,而且各项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重点,以读懂每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要学生知道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归纳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例如(苏教版第五册《东方之珠》确定了四项训练目标:一是读的训练,对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段可反复朗读,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再组织大组交流品味课文意境。朗读和交流中重点 让学生品味本课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香港的赞美与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情感;二是段的训练,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学习围绕一句话的写法,体现香港的繁华与热闹;三是句子的训练,引导学生欣赏三个比喻句,表现了城市的美丽,而这美丽之中又一次透露出它的繁华,;四是读写结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第五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写法,以“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为开头写一段话。

二、训练方法,讲求实效

语文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训练来实现,每节阅读课都应以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始终。
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听、读训练是在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解决“怎样听、怎样读”的问题,要在听读训练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吸收说、写训练所需的营养;说、写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主要解决“怎么说、怎么写”的问题,要在说写训练中指导学生恰当运用听、读训练中所获取的材料和方法。要把握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设计训练方法,使之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一)围绕目标,选准训练点
一篇课文训练目标确立后,就要围绕目标,根据教材内容,选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立是优化语言文字训练十分重要的工作。训练点的确立以文章思想为主线为准绳,根据“课标”有关年级训练的规定和单元重点训练要求确立训练着眼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确立训练的侧重点,确立训练的突破点。如苏教版第五册教材《军神》一课,写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课文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地精神面貌。我在教学当中通过词句理解,以刘伯承将军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表现为着眼点,以抓住“坚决”“恳切”“平静”“一声不吭“紧紧”“勉强一笑”以及沃克医生的“愣住”“双手微微颤抖”“吓了一跳”“失声喊道”等词所在的句子来品位作为突破点。通过文章词句的品位,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刘伯承忍受的疼痛是何等的剧烈,刘伯承的意志是何等的刚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带入刘伯承当时接受手术的情境,从而领悟《军神》的深刻含义。

(二)正确运用训练的方法

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有效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训练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事物、学习语言的规律,注意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由理解进而到积累运用,由浅入深,有易到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三)从整体着眼,训练要有层次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精心设计问题,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提问,要从整体着眼,设计好训练层次,围绕带动全文的大问题向部分辐射。我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①抓住中心句读懂全篇文章,这课的结尾句正是全篇的中心句,即“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然后指出重点:从哪里可以看出北大荒的秋天很美?接着让学生逐段理解,第二段认识“天空美”,第三段“小河美”,第四段认识“原野美”,从而体会是个北大荒的秋天很美;②抓重点段,让学生读懂重点段《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是全文要求进行段式训练的重点部分,也是要求学生理解的重点内容,教学这一段是,可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然后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热闹非凡“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哗啦啦的笑声”、“乐呵呵地演唱”,体会丰收在望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通过“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体会出秋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③抓重点词,读重点句子。“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这个重点句子的重点词是“真美”,抓住“真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训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投影出示填空:北大荒(    )美,(     )美,(  )热闹非凡,这是第二层次的训练;最后训练写段,仿照课文写一段话“——热闹非凡”,这是训练的第三个层次。

(四)训练语言文字注意读写相结合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又是密切结合、相互为用的, ,我们要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不只是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嫩荣,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知道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除上述读与写的“长线结合”外,我们还要抓好读与写的“短线结合”,即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对课文从句式、段式、立意和写法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和材料积累,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进行局部的仿写联系,就能使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利于其写作水平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五)训练语言文字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的过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就是把课文读出,内涵渗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去体会作者怎样表达,那些词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具体起来,更好的再现文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学习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深入思考和体会。以《石榴》第二自然段为例。当学生概括写叶子和花”之后,教师引导理解,作者怎样写春天的枝叶“嫩绿”、“抽出”,,理解“郁郁葱葱”是描写夏天的石榴的叶子茂盛。再看作者怎样写石榴花,引导学生抓住“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火红”、“小喇叭”等词语写出石榴花不仅美丽而且活泼生动,十分生动形象。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其他思想,科学意识等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理应是“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应有之义。

 

作者:翁庆玉

学校:福州市屏山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