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春:自由表达 发展个性——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教学尝试
发布时间:2015/2/5 9:10:56
摘要: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因为健康鲜明的个性是儿童“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前提。作文教学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个性的“优化发展”呢?下面谈谈寻求手段与目标的最佳契合的三种策略:一、开放——让个性由单一走向多元。二、激励——让个性由盲从走向独立。三、疏导——让个性由偏激走向和谐。
关键词: 发展 个性 开放 激励 疏导
个性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着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因为健康鲜明的个性是儿童“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的前提。作文教学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却存在着程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意识,是根本原因。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个性的“优化发展”呢?下面谈谈寻求手段与目标的最佳契合的三种策略。
一、开放——让个性由单一走向多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可见个性迸发的精神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然而,许多学生的习作题材陈旧,语言贫乏,结构雷同,其个性表现出“单一化”的不良倾向。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个性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习作有独特的经验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等。
1、跳出课堂桎梏——积蓄开放。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习作也不例外,教师应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充实学生的感性体验。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郊游、野炊、植树、采集、拾废旧等活动,帮助他们积累素材,同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陶冶情操。如在一次 “我爱家乡”的习作中,由于我们丰州是一座古老的城镇,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充分利用我们丰州的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走进海丝之路的起点——九日山,让他们观赏九日山的风景,了解九日山的历史,感悟九日山的文化,增强爱家乡的自豪感。这样,学生亲身体验,如临其境,有感而发,自然而然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与此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留心人们的言行举止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观察认识、思考辨析、体验感悟,于平凡中发掘不凡,于平淡中探寻新奇,充实自身理性体验,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学生题材库存充裕,写作时自然就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了。
2、跳出思维拘囿——表达开放。作文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这样问老师:“我这样写行不行?”应当说,小学生练笔只存在“好不好”,而不存在“行不行”的问题。许多教师为了达到某种思想目标而让学生硬着头皮到“材料仓库”里按“图”索“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是闭塞的,情感是被动的,很难写出内容精彩的文章。作文教学表达的开放,要求教师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给学生表达的自由,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如在《XX,我想对你说》习作指导中,我就告诉学生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老师绝对替他们保密。如此的“开放”政策,很容易就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其写作个性自然各具特色了。
二、激励——让个性由盲从走向独立
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主观地拔高要求,苛刻地审视学生,致使许多原本天真活泼的学生经过作文教学流水线的筛滤,逐渐丧失了独立个性,开始变得盲从。学生常常用自己的笔写别人的话,用自己的大脑重复别人的思维,其个性内容的保守性、个性空间的狭隘性、个性水平的低下性,已非常明显。激励作为成功教学的“催化剂”,能在很大程度上唤醒和鼓舞学生的独立个性。
1、营造氛围,感染激励。良好的习作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它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有益于学生个性的独立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自由的氛围,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如开展“我的新发现”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世界:天不都是蓝的,在不同时间里各有变化;人的眼睛也不都是又大又圆,其形状大小各个不同……举行“我的新见解”发布会,引导学生“老生常谈我不谈,人云亦云我不云,”从而走出盲从的怪圈,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保护热情,常识激励。小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的制约,难免出现“幼儿园的阿姨是女的”这样幼稚的描写。其实这正是小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是其独立个性的闪现。教师应积极保护学生表达的热情,在赏识中激励学生放胆表达。如指导学生写“雨”时,许多学生都认为雨很美,雨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可有一位学生却说:“雨太残酷、太无情了。每次发大水,山洪暴发,不知要让多少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啊!”对学生的这一见解,我大加赞赏:“你很有自己的思想,真了不起!”正是在这种赏识激励下,学生的独立个性得到保护,习作亦精彩纷呈。
3、创设机会,成功激励。成功激励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大有裨益,因为一次次的成功的积淀,会熔铸成求索、开拓、创新的气质,而这种主体精神和创新潜能,正是独立个性所必需的。让学生在大胆习作中,体验独立表达的价值,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是促使学生形成独立个性的重要保证。教师可通过组织“有个性习作”赏析,“有个性习作”展览、“有个性作家”命名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独立表达的快乐。
二、疏导——让个性由偏激走向和谐
小学生受年龄、阅历、身心发展特点等制约,往往存在一些个性问题,如自卑孤僻,经不住挫折打击等,诸如此类,在他们的习作中都会有所体现。为此,教师应遵循叶圣陶先生“教作文”与“教做人”合一的思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个性进行科学疏导,激发学生主体“内省”,引导个性由偏激走向和谐,并不断完善。
1、潜移默化——侧面疏导。在一次主题为“自我介绍”的习作中,我发现有几名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卑倾向。为了不伤害这些稚嫩的心灵,我精心组织了一次“说说他的优点”活动,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首先抽到的是班上一名平时寡言的女生,同学们一听名字,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同学纪律性特强,每次出操都很安静”,“××同学能宽待别人,上学期我把她的钢笔弄坏了,她都没让我赔”……同学们一下说了好多,我偷偷瞥了一眼坐在下面的她,只见她的脸上已经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接着的情况就更好了,几位个性有问题的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后来他们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重新树立了信心。
2、参照模拟——正面疏导。班上一名中队委由于平时工作严谨负责,“得罪”了一些同学,也因此“失去”了几位好朋友。在一次练笔中,这位班委写道:“唉,看来人还是要灵活些,像我这样,真是对人对己都不利呀!”我没有直接指出他观点的偏颇,而是跟他讲法制工作者如何不顾重重阻挠查案办案的典型事迹,让他结合自身行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他认识到自身个性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又在全班开展了一次“这样做,对不对”的大讨论,让学生在对班级生活的多个正反事例中辨析、明理。后来,他们几个又和好如初,而那位班干部的工作也更加负责了。学生偏激的个性,在一次深入的参照、模拟中得以自然疏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深信,随着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策略的不断优化实施,学生的个性必将得到充分发展。我们更坚信,在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努力下,一个万紫千红、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的春天,必将呈现在这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王迎春
学校: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