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秀琴: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2/5 9:42:44

 

摘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问题,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实现生本课堂。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以生为本,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入手,从讲究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创造性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提问  生本    有效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生本课堂”逐渐发挥出其内在的优势,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何谓“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设计、展开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本”,即文本解读走向生本、内容选择走向生本、教学过程走向生本、反馈评价走向生本。而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要走向生本。那么课堂中如何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本之花呢?

一、关注心理——讲究趣味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因此,我们教师课堂提问可以在关键处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在平淡处引出新奇,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我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一首非常感人的歌曲《母亲》,当学生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当中时,我让学生谈谈听了这首歌,让你想起了谁?孩子们都动情地说想起了妈妈。于是,我乘胜追击地问,想起了妈妈的什么?有的学生说:“想起妈妈每天都要到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饭,太辛苦了!”有的说:“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痛,妈妈马上送我去医院,路上,妈妈看我疼的厉害,担心得都哭了。”还有的说:“妈妈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她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母爱如何伟大时,我顺势来了个转折:“可有这样的一位妈妈。当儿子生病时,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中给孩子找药看病,反而逼着孩子自己拖着生病的身子去医院看病,你们说,这样的妈妈是不是太狠心了?”看着孩子们惊讶的表情,我提出了今天大家要探究的问题: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当时又是怎样想的呢?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顿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二、顺应需求——讲究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而每一课都有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吃透教材,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问。而一篇课文,可以设置疑问的地方太多了,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个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例如《窃读记》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在教学这课时我紧紧抓住本文的一句关键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窃读时的快乐和惧怕?这样窃读的滋味好受吗?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再结合你们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由于问题提得比较有针对性,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尊重个性——讲究层次性

提问要有层次性,在提问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的。课堂提问的设计要先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梯度。如登山一般,搭级而上,使孩子的思维水平不断向高级的水平发展,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少年闰土》时,读了关于闰土的肖像描写的段落后,提问学生:“这说明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没有学生举手,教师马上应变,将这个颇有难度的问题化作三个问题:(1)“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日晒雨淋、健康)(2)“头戴一顶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浙江农村孩子)(3)为什么“项戴银项圈”?(父母疼爱他)学生顺利理解了文字背后的含义,回答出了问题,这位老师善于寻找学生“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置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处设置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顺着坡度前进,顺利达成目标。

四、凸显思维——讲究创造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丰富的学科,而创造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性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开放,不要局限在圈定的范围之内,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如:在教授《井底之蛙》一课时,我出示了青蛙跳出丼的课件,让学生来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大部分学生都说看到绿绿的小草、美丽的花朵,闻到阵阵的花香,还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正当老师倾听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我觉得青蛙还可能看到被污染的小河,路边到处都是垃圾成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而我并没有把“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顺势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地快乐地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时,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有的说:“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警示语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有的说:“我们不仅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知识。”最后,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学生们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老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的涌动,我深刻地感到语文因创造而精彩,创造因语文而灿烂。

总之,提问是一种工具,让提问成为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力的桥梁,是我们永恒的期待;提问是一面镜子,在反映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个性品质;提问也是一杯绿茶,不同的水质与方法可以浸泡出口味不同的茶质,只有在亲自泡茶的深刻体验中才能品悟出茶的“浓郁清香”。 “闭门推出窗前月”是我们在教学上的失败,“投石冲破水中天”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佳境。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设置符合学生心智的生本问题,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让生本之花在这里绽放。

 

参考文献:

[1]牛建勇. 《小学语文教与学》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2010年5月

[2]林宏滨.《新教师》 2013.第2期第52-53页

 

作者:林秀琴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魏厝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