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叶娟/叶漩: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中高段“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5/2/5 15:05:18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是为了不教而能学”指出了教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类型学生的长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中高段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尝试“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有计划、有目的、有调整、适度地实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先学后教、自主互助   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中高段   自主性  课堂效益

 

在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笔者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加入了“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行列,在教学中发现所在班级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就“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而言,“先学”为先,即自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是为了不教而能学”指出了教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人们走上成功之路的一条重要途径,自学能力好比一叶轻舟,谁掌握了它谁就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地、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本领,是这课题的关键一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出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的教,也制约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总是一味地讲,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听,导致了小语教学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在教育求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是引导他们自学。”教学思想的转变与教育观念的更新,使笔者大胆改变课堂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把自学贯穿到课堂全过程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只是起着必要的组织和辅导作用,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以乐学、会学的主动能力都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抗干扰能力,即具有自觉主动学习动机,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笔者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方面,首先抓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握笔、举手、坐姿、站姿、发言、书写等习惯,由扶到放,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学习习惯后,按自学教学程序,不再满足于“一问一答”的教法,使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让学生积极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动口:议一议,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

二、进行自学基本功训练

自学基本功训练分为以下几方面:(1)教学生学会听话,培养学生专心致志、高度注意的习惯;老师只说一遍,教学生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辨、边听边问;(2)教学生学习说话:听老师说——仿说,看范文——用自己的话说、边批边划边想边自说;(3)学会划、批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根据自学目标边读边想边划;生字新词佳句、关键词、专用名词、自然段、重点段等统一符号;读音、词义、段意、中心思想等行间批、旁批;摘抄课文中词语或优美的句子、词句归类、抄写教师板书、写下不懂的问题,写自学方法的心得体会。(4)学会看与读:边看边读找题眼,看读找重点句、重点段,课文与旁批对应看读,看插图与读文,读出语感,读出图画等。

小学生自学基本功训练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我们采用分类训练,突出一个重点:相互渗透,注重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综合训练,最终实现整体到位,使学生自学心理、自学能力、自学习惯等得到较好的训练,为进入学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培养自能读书

《语文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为此目的,笔者从农村学生的学情出发,对学生自能读书进行分层培养,具体做法为:

第一层次:常规阅读。其目的是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中培养怎样读懂一段话的能力。进行常规阅读的要点为:五到自读习惯的养成(眼到、口到、手到、耳到、心到),三问的自学思维养成(一问何物,二问何序,三问何点),自能学段的程序(读段——理序——评法——练读)。

第二层次:达标阅读。其目的是在小学高年级中培养怎样读懂一篇文章的能力。达标阅读具体实施步骤为:明标(自学明确阅读的目标);扣点(围绕阅读目标扣住课文重点、难点和疑点);理路(以课后思考题为线索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析读按照“读——解——析——评——读”的方法分析,理解全文的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达标阅读,胸中有标、脑中有路、手中有批划、言中有序,感悟其神,日积月累,学习术渐进。

第三层次:快速阅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从而进入创造性阅读的境界。这一层次的阅读适用于在达标阅读中仍有余力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没有阅读提示,没有辅导资料的情况下,能在20分钟左右时间按照整体——部份——整体的读书方法 ,读懂自己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

自能读书,分层培养,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分层阅读中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提高了学生语言交际和书面语言能力,这对于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四、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注重学法指导

有人常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比喻为“金子”和“手指”的关系,与其给学生现成“金子”,不如传授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遵循学习的认识规律,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着重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 一是“明示”。即:开设“学法训练课”,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分析句子、段落,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授之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之以渔,终身受用。”在预习中应教给学生一些好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如引导学生读熟课文、读好段;动手查查字词意思;答课后题或其他同学的疑问;总结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设计板书;记自己的学习体会等。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出发,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培养各种能力。此外,还要鼓励指导学生课前记忆预习笔记,课上带着预习笔记听课,课后认真修改笔记。教给学生如何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一种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预习时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变老师问为学生问。在这里,指点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问题目。如:预习《草船借箭》时,看到题目,学生就想到(1)谁用草船向谁方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那箭是怎么来的;(4)为什么用“借”箭,而不用“骗箭”。(二)问词名意思及联系。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要学生抓住关键词名发问,也可以从句子的联系方面发问……。(三)问标点。教材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是最讲究的,要善于发现课文中标点符号在表达思想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四)问内容、中心。(五)问语言运用方面。二是“渗透”。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三是“交流”。组织学生介绍自己读、写实践中的经验、体会,互相交流启发,共同进步。通过学生的自学,课堂气氛则是“耳上琅琅有声、脑中频频有画、笔下沙沙作响、口中念念有词、组间纷纷议论”。这样,可使学生自学到位快、效率高。

综上所,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实践“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中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对今后的“自主互助”更是迎刃而解,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不断发挥,以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在笔者教的班级,学生学得比较主动,思维比较活跃,阅读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广,作业负担轻。即使到了毕业阶段,也没有过重的作业负担。由于学习的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进入中学后大多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名篇精选》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06年版

 

作者:叶娟/叶漩

学校:南平市建瓯市南雅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