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琼花: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发布时间:2015/2/9 10:15:48
摘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培养,主要目的是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使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得到改善。
关键词:现状分析 转变观念 激发兴趣 教学步骤、方法 把握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全新的课程,承载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佳课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宽视野。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正面临如下状况:
一、学校重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受考试“指挥棒”及教师工作量化的影响,学校把主要目标放在学生的分数上,普遍存在着重应试科目,轻非应试科目。对于这门课程,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课表上有,课堂上无,教师上没上、学生学没学都没关系,做做书面材料,应付上面检查了事。再说,开设这门课程“麻烦”也多,既花财力,又花人力,有点吃亏不讨好。同时如何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学校面对的又一难题,它不能通过考试来进行定量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社会性。如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难以定量分析。
二、教师难以适应。一直以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观念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角色的转变还有一个过程。目前,教师大多数属于“知识传授型”,表现在习惯于传统式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而一旦离开书本、离开教科书,就显得无所适从。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研究能力差,指导水平低,课程开发意识弱。同时还存在着畏难情绪,怕麻烦、怕花功夫。
三、条件环境跟不上。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学习,对教学条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与之配套的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校园网以及现代化的实验室。而农村小学硬件设备相对滞后。同时学校经历的课程改革,缺乏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现场观察,调查走访,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安全是一大问题,还有不少的家长认为这是瞎折腾。参观工厂不配合,查阅资料要收费,调查走访遭拒绝,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造办学条件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通过设立教师论坛,举办教育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有走近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其次,加快硬件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与信息技术课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再次,学校要主动和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营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利氛围。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时刻记着,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弱,特别是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孩子们资源丰富。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到语文学习中,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即“能主动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除了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比较多的选择余地。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兴趣爱好的影响很大,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呈现自己的才华将影响他们参与的热情度。
三、设计好教学步骤
1、设计好教学目标
现阶段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三维目标。教学设计要严格按这三维目标来设定,同时也要细分分课时目标,达到了实用性效果。不能把三维目标看成是孤立的三个内容,也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来实现,应该重视把三维目标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教师可以将实物爬山虎的脚找来,让学生当场仔细观察,更能深刻体会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然后教师要求他们结合课文中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脚的句子相结合,从而更深切地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当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让学生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引导他们反思收获。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善于发现、善于体会、善于表达、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学习课文后,还要进行能力迁移训练,比如,布置同学们去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一植物的某一个特点,选取几个方面的内容写一个片段,要把这一个特点写清楚。这种能力迁移,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们不仅从文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也了解了自然界的神奇奥秘。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浓厚,参与性十分强,把三维目标综合在一起,起到了“善学”的效果。
2、设计好教学内容
教学中,应该加强字、词、句、段、篇等的综合应用,并注意学生在各方面的整体发展。新课标提倡学生学习方式要多样化,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中,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可以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绝招,如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在激发学生们学习本领的愿望之后,在安排示范交际。如,同桌之间一个教一个学;小组内互相学;推荐学生上台表演等。学生们欣赏后,让他们对示范活动进行评议:你要教什么绝招?是如何练成的? 绝招好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还可以师生共同评议、欣赏,以此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践的把握
1、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体现在从口语交际、写作教学中
综合性学习要将语文的听说读写综合在一起。所以,教师在设计综合性活动时,要巧妙地把听说读写融和起来,穿插于活动中。例如,我为孩子们设计了活动“了解我们的家乡”,安排活动如下:
(1)初步采访。请你们当一回小记者,通过采访家乡的人们,了解家乡的一些风土民情,初步了解家乡。
(2)深入调查。同学们可以组成8个小组,各个深入到地方去展开调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特点。
(3)集体讨论。大家把采访到的资料和调查的情况联系起来,集体议论,更充分地了解家乡的传统特色。
(4)写家乡。把你眼中的家乡写下来。
(5)交流。互相交流自己所写的片段。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不仅把说话、口语交际、写作综合于学习生活当中,如此一来,还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来展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能达到语文系于生活,生活同样离不开语文的良好效果,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
2、综合性学习还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交流
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帮助自己主动解决问题, 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感情、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气氛会更轻松、更快活、更有效果。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老师们可以给学生设计合作交流的机会。比如学了三年级语文的《月球之谜》后,我就设计以下的问题给学生交流讨论:
(1)月球之谜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
(2)人类从月球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
(3)你将来有什么梦想?
学生就跟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积极展开讨论交流,分别进行上面的活动,他们在兴趣的引发下努力查找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并总结自己的观点等,逐渐养成了爱思考、勤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还处于常态化的进程中,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能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我们坚信:只要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同时,作为一个长远课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更需要我们今后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作者:邱琼花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