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墩:浅谈《蜜蜂引路》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5/2/9 10:25:38
《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我就自己如何解读《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抓住文章的题目解读文本
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标题常常是已经告诉或暗示了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抓住了文章的题目,从题目入手,可以通过题目大致推测一下文本的内容,这样就能较快的进入文本的内容的解读,为深层次地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蜜蜂引路》时,我抓住文章题目,先理解“引路”的意思,然后扣住题目设疑,提出:蜜蜂是怎样给人带路的?这样比较快地进入了文本内容的解读。
二、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解读文本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个句子,总有一些关键的词 语。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来解读文本。比如我在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出示了两个句子: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抓住“常常、往常”进行比较,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就读懂了这两句话。
三、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解读文本
每篇课文往往有些句或段,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句、段引导学生质疑,能“触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蜜蜂引路》第三段课文的关键段。在教学这段话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读,把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画出来。接着让学生口头填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最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是怎样想的?学生会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可能就会找到养蜂人的家。他发现小房子后又是怎么想的?他会想,养蜂人就在房子里面吧。从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我们感受到列宁是一个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人。
四、文本解读要遵守文本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价值取向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异样联想启迪和个性化感应。教学中,教者不能无视所接触的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而应珍视个体差异,联系生活,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端正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在学生读懂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后,适时地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碰到问题,要像列宁一样,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文本解读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
名师林莘老师说:“语文教学要抓住本体教学。本体教学包括文本内容和文本表达。”每一个文本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研读文本要善于发现文本的表达方式,因为正是这些表达方式向我们传递和散发着某些精致的,细微的,动人的情味。如《蜜蜂引路》最后两段的表达方式就写得很有特色。第三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出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第四自然段抓住了养蜂人惊讶的表情来写。
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解读课文,通过文本的正确全面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叶荣墩
学校:泉州市德化第三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