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许流水: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

发布时间:2015/2/9 11:11:11

 

“对话”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都敞开心扉、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和欣赏,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一种自我超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呵护学生的灵性、个性和悟性,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一、通过平等对话,激活学生思维

 “对话”作为教学中一种交往,首先意味着平等。师生双方在建立相互尊重、信赖的基础上,共同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教师需要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坦荡的胸怀,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与教师零距离的接触中进行心灵的沟通。无论是教师对于学生感悟体验时充满鼓励、赏识的话语“你说得真好”、“小朋友真棒”……还是对于学生遇到困难时诚恳的帮助、引导,抑或是教师的体态语言,如“走到小朋友的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无不体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学生因老师善意的提醒而乐于接受,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兴奋自豪,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激励的话语而激动不已。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二、 调控预设与生成,创造个性对话

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与安排,但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因为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我们既要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灵活的成分,在 “即时生成”中进行“个性对话”。教师对于在对话过程中闪现的学生思维的火花,要能予以敏锐地捕捉,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轻易否定,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起来。如教学《梦已被染绿》一课,我说:“同学们,绿色象征着希望,所以春天的梦是绿色。”有个孩子突然举手质疑:“老师,我认为春天的梦不仅仅是绿色的。” 面对这个“即时生成”的问题,我淡化了课前的预设,及时表扬这个孩子善思敢问,与众不同,有独立创新的精神,鼓励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孩子自信地说:“我认为春天的梦是五颜六色的。因为春天小草、树木变绿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发言后,我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识和知识”,从而促成课堂新的“生成”,整个对话过程充满创造色彩。

三、 尊重多元解读, 拓宽交流空间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交流《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从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美和丰富的物产,到爱幅员辽阔的祖国五彩缤纷的四季,爱大自然,爱祖国大好河山。特别是举行“小导游”比赛——介绍“小兴安岭”时,让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来与游客介绍、交流,这样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如此多元的“解读”,学生获得的感悟更丰盈,意境更高远,对话时更是妙语连珠,使课堂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沃土。

四、实现多维互动,延伸拓展文本

阅读教学是交流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中介”(知识或教材)的互动,在互动中体验,在互动中思辩,在互动中想象,总之,互动过程是生命流动的过程。在精读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体验文本,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如教学《梦已被染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变化时,学生的回答很丰富,迸出智慧火花,他们说:“春天来了,早晨,天亮得早了。”“春天来了,地里的种子苏醒了。“春雨沙沙,唱着歌儿来了。”欢快的《春天在哪里》乐曲在教室里回荡,请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儿歌、歌曲,让学生入情入景,接着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畅谈自己对春天的向往和感受。最后让学生动手画画春天的美景,整理、编辑手抄报《走进春天的脚步》。在“互动”中的“个性化体验”,使生成的内容更为鲜活,情态更为开放,结果更为多元,对话更有个性。

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

 

作者:许流水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