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赵梅金:浅析如何依托文本练写习作

发布时间:2015/2/9 16:51:06

 

摘要:“妙笔生花”是写作向往的一种境界,“妙语连珠”是写作追求的一种愿望,“妙手可得”更是厚积而后的薄发。写作,应该是一种生活语言再创造,然而就算是高年级的学生,多数也怕写作文,觉得作文难。怎样让小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认为语文书是最好的范本,可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所创设的情境,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如: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

关键词:依托文本  仿写  扩写  续写  改写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新课标提出小学生在习作上要达到的目标,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让小学生这张空白的纸喜欢上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认为可以依托文本创设的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如:仿写、扩写、续写、改写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仿写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因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处处寻找契机,让学生模仿文本。从模仿句式开始,仿写的句子可以是课文中常见的句式:比喻句、设问句、排比句、拟人句、过渡句等

笔者在教学第八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让学生研读了“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这句话的妙处后,要求他们联系生活说一说。经小组讨论后答案出来了:“怎样窄的小路呢?两个人并排走着,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窄的小路。”;“怎样乱的书房呢?走进去没有落脚的地,到处都是书,是这样乱的书房。”;“怎样好的同学呢?无论谁有了困难,有了什么困难,他都伸出援助之手,是这样好的同学。”……答案五花八门。发言后笔者让他们立即写下来,课间排队到笔者这儿面批面改,做到每个学生的句式训练都落实到位。

仿写可以是句子,可以是片段,还可以是整篇文章。
在仿写片段时,要找出片段的特色,弄清片断内部的结构及其表达方式。笔者在教第六册的《荷花》时引导学生仿写了第二段话,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结合文本的观察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学生在认真学了文本后,有了依托,课堂练说时精彩纷呈,写起来再也没有那种困难劲了。
对于整篇文章的仿写,应在认真研读了文本后进行,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顺序,写作特点等方面。
笔者在教学第五册的《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把谦虚的陶罐与骄傲的铁罐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骄傲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的故事。学生在学习了文本后,明白了陶罐的优点外表漂亮,不会氧化,缺点易碎;铁罐的优点耐摔,缺点会氧化,外表不漂亮。又借鉴文本的写作方法,运用了多种对话方式,及对陶罐、铁罐的神态、外表等方面的描写,塑造出了傲慢无礼的陶罐与谦虚有礼的铁罐。练说后,学生提笔就能洋洋洒洒写下800多字。
当然仿写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做好讲评,抓好典型,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修改,对其中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总结写作经验,提高学生的仿写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扩写

扩写,是对原文加以扩展补充,使之充实具体。教师可以将一个不具体的句子或片段,加上名词、形容词、动词等使其更具体,借此训练学生学会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在课本中有很多文本受内容的限制,有略写的地方,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把它们挖掘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丰富文章的内容。
在第九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么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父亲挖到第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分别想到什么?周围又分别发生了什么?借已增强学生对父亲“了不起”的认识。学生能结合文中的关键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及文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合理的想象,比如救火队长、警察分别在什么时候来劝他,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这位父亲又是怎么回答的?其他孩子的父母又出现在什么时候,是怎样做的?经学生一想象, 20多字的一句话被轻易的扩写成了200多字的片段。可见有了文本的依托,把文章写具体、详细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续写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续写有利于培养联想力和想象力。在文本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发挥想象,接着写故事。

第五册的《风筝》一文,笔者引导学生想象风筝线断后飞往何处,最后是否找到?提醒学生情节可以一波三折。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进行了创造性的思维,有的安排几经周折后找到了,有的安排几经周折后,看走了眼,误以为找到了,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都有,情节安排上各有特色,内容上融入了想象、推测,大多学生都能写出200多字的结尾。讲评时学生还兴趣盎然,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故事续得更加精彩。讲评后,原先续的不够好的同学课后立马就投入了新的创作。学了这课,勾起了学生续写的欲望,以后接触的文本凡是有留白的学生都要加以想象,编个自己满意的结尾。

改写

所谓改写,要在不改变原文题旨的基础上,确定改写的重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把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改换一种方式,写出别开生面的内容来。改写其实就是一种再创造,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想象力。

改写有很多种形式,以下是几种较常用的:

1、改变体裁:例如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把小说改为剧本……

教学中笔者经常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理解诗的构思之后,把古诗改为现代文。第九册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学生改写时从季节入手,开篇着力渲染了秋的寂寥肃杀;接着刻画了作者张籍写家书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又叙述了送信人即将上路时,张籍取回信后,反复琢磨的情景;最后渲染送信人离开时,张籍目送的画面。一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美文,就诞生在了学生的笔下。

2、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或者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等。在句子的改写中比较常用,如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把转述句改为直述句。

第十册《金色的鱼钩》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笔者要求学生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学生在改写后,体会到了用第一人称叙述能更好的抒发感情。

3、改变结构:即把倒叙、插叙改为顺叙。

第六册的《燕子专列》就是一篇典型的倒叙文章,这篇文章先写大家在火车站送走了燕子,再写送燕子的原因,也就是燕子从南方飞回到北方遇到的困难,接着写了大家是怎么冒着严寒外出寻找燕子的。让学生改为了先写燕子从南方飞回到北方时遇到了困难,然后再写大家在政府的号召下,去寻找燕子,最后再写大家在火车站将燕子送走。从中学生不仅练习了用顺叙写作文,还体会到了倒叙的作用——引起大家阅读的兴趣,以后的作文中他们也懂得了适时选用倒叙写习作。

4、改变语言:把韵文改为散文,把文言改成白话等。第九册的《杨氏之子》学生就把文言,改为白话,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有了文本的依托,学生改写起来也容易,改写也成了学生喜欢的一种习作方式。

仿写、扩写、续写、改写都属于语言运用能力的范畴,这四种形式各有特色,但又相辅相成,教师可以根据文本适当选用。经过两年多依托文本的训练,笔者班上的学生已不再畏惧写作文了,真正做到了乐于动笔,乐于表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见充分利用文本这块他山石,能把学生磨砺成温润的美玉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陈冯毅《谈仿写训练的“秘诀”》

 

作者:赵梅金

学校:福州市闽侯县上街余盛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