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孙政:如何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扎实有效

发布时间:2015/2/10 10:08:24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设计应开放、多元,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那么,作为一线教师,如何让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得更为扎实有效呢?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资源  自主性  创造性

 

一、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设计应开放、多元,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长期割裂的状态,是为了让孩子学习语文的资源不再单一的只有课本,更是为了不再让孩子永远做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是现代教育观、价值观的需要。

三、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扎实有效

(一)整合学科资源,学科交叉共发展

小学语文课文的选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科学等各个方面,教师只要有心,就不难发现语文课本中隐藏的与其他学科相关的资源。

在执教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找春天》时,我以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为切入点,让孩子们仔细体会歌词,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领悟歌词所蕴含的关于春天的信息,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积极寻找春天的热情,更让他们明白了,原来歌词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丰富多彩的心灵,就可以将自己心中真实的感受变成优美的文字、变成动听的旋律。

第五册的《花钟》是一篇有趣的文章,不仅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百花交替争艳的奇妙画面,更向孩子们渗透了一些非常有用的的科普知识,此时的课堂不再只是一堂语文课,它还是一堂美术课,孩子们拿起手中的多彩画笔,大胆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花钟,它也是一堂科学课,激发着孩子们对神奇大自然的好奇与向往……

第五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习作是介绍一个自己去过的地方,要写的能够吸引别人,读了就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对这个题目感到头疼,先不说年纪小去过的地方少,就算真的去过,也是走马观花看看热闹,没有认真观察过,又怎么写出真情实感?关注学科融合的老师就会发现,同册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第六单元,主题正是——可爱的家乡。试问,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什么地方能比自己对家乡更为熟悉?还有什么地方能比自己对家乡更为热爱?还有什么地方能比自己的家乡更美?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运而生,让孩子们行动起来吧!调查、分组、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访问、整理……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之后,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深入的了解,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二)挖掘阅读资源,课内课外勤读书

语文课本的内容是丰富的,却也是有限的,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授课时间的限制,教材在选择许多文章时都进行了改编及删减,许多孩子的阅读欲望、求知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教师如果能适时地向孩子们推荐原作或其他相关书目,孩子们就能感受到书籍的魅力,能引领他们走入课本之外的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就在孩子们对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神奇变化还在惊叹不已的时候,我已拿出了手中厚厚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精美的彩色插图,一个个更佳神奇有趣的童话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表达出对阅读的向往,我趁热打铁,宣布开展一次班级童话故事大王比赛,许多孩子积极准备,不知不觉地,在充满乐趣的阅读中,他们对书的依赖渐渐加深,而在一遍遍练习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叶圣陶说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有智慧的教师不会放过每一个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机会,学完《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课文,就可以告诉孩子我国还有许许多多流传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更为神奇有趣;学完《临死前的严监生》,就可以告诉孩子,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还有范进、王惠、王冕等许许多多有着鲜活个性的人物……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就是这样吗?让孩子们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课堂之外的浩瀚无边的书的海洋中实践、体会!

(三)留心生活资源,时时处处学语文

语文很抽象,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是最重要的任务,但课堂并不是他们识字的唯一途径,路边的广告牌、饭店的招牌、超市各种商品的精美包装……无一不是识字的好机会,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孩子剪下食品包装的商标,把课堂变成一个小超市,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快乐识字;高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不规范的表达,何不行动起来,展开一场纠错运动呢?实践会加深他们对正确知识的记忆,更会让规范表达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为自己喜欢的物品配一段简练却精彩的广告词,把有趣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把深深的祝福用最真诚的笔触写在卡片上,把学校发生的趣事绘声绘色地将给爸爸妈妈听,把在电视上看到的精彩剧情转述给同学……教师每一次细心的引导,都能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关注社会资源,语文学习社会化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即使是认知有限的小学生也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关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到社会资源对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不可忽略的价值。

2008年的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电视新闻连续进行实况播报,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能通过电视屏幕感受到此次地震带给四川人民的灾难有多么严重。在之后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我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对“父亲”近乎疯狂的举动的理解远比以前的学生更为深刻,这无疑是因为他们曾经间接用双眼经历过一场地震,生活的阅历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一直以来,我要求同学们学会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和地方台新闻,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记下来,每天都会利用晨会请同学们轮流进行新闻播报,记得有一次,一则关于“福州某小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散发恶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的消息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我趁势动员同学们自发开展一次以“生活垃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①学习新闻内容,讨论:生活垃圾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人们是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的?(观看、阅读、讨论)。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观察自己生活的小区生活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垃圾箱有什么学问?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组合作、调查访问、书面记录)。③组织口头交流(口头表达)。④写成研究报告,并发出保护家乡水资源的倡议(写作)。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积累资料,参与讨论,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是增长知识、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

(五)挖掘网络资源,语文学习现代化

 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无精打采,但一坐到电脑前就精神百倍,这正是因为孩子们对神奇的网络世界充满兴趣,许多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就严格杜绝孩子和电脑接触,表面看起来,这种行为的确遏制了许多不良现象的发生,但也彻底断绝了孩子们利用网络获得益处的可能。一刀切的方式是不正确的,我认为孩子对电脑有兴趣没有错,但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家长和老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中的正确、健康的资源,孩子们还是会有丰富的收获的。

记得在一次校本阅读课上,当天的课程结束较早,我便利用班级的多媒体打开了个人一直非常喜欢的“中国儿童资源网”,这里有许多经典的有声读物,《爱唱歌的大恐龙》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个个看的聚精会神,十分投入。下课铃响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舍不得散去,纷纷向我打听网站的名字,我当即用班级飞信,向全体家长推荐了这个网站的地址,希望他们利用周末,陪着孩子一起登陆这个网站,满足孩子听故事的愿望。如此一来,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又快快乐乐地进行了语文学习,不是一举两得吗?其实,类似的网站还有很多,“福州数字青少年宫”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我也建立了自己的班级博客,邀请同学们经常登陆,看看我在博客中给他们的一些学习建议,欣赏欣赏自己在秋游时和同学们的合影,读一读班上那些小作家的优秀习作,并请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对博客中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即使是平常较为内向的孩子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锻炼了表达能力。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原则

1、在引导下主动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不应是简单的施与受,学生必须成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但老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建议,可以避免认知有限的学生走弯路、浪费资源。

2、在实践中积极创造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

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真正的体验和实践中,才能获得个性化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出探索、发现的精神。而语文又是一门特别强调个人感受的学科,同一篇文章,一千个人读就有一千种感受。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五、总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工具,创造一切机会,充分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语文学习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语文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作者:孙政

学校:福州市屏山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