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连玲玲:巧妙创设情境 让孩子轻松识字

发布时间:2015/2/10 11:14:18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以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随时随地主动识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识字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把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

一、借助形象思维,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小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如果在识字教学中,能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理解和掌握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也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再如学习“拔”字,学生编出了小故事:几位小朋友手握绳子拔河,“友”上边的点就是小朋友头上出的汗。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杰作啊!又如,学习“画”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位姓田的小朋友去坐船”;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学习“金”字时,编出了谜语“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着两块糖”……

另外,还可让学生任意选择课后词语中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创新表达,将选择的词语巧妙地组合在一段有意思的句段里,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新奇感和创作欲望,既积累了识字量,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二、借助熟字练习,在操作中主动识字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的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教学中,我常常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强化学生的字词巩固。

三、结合生活经验,在观察中灵活识字

识字教学注重联系生活经验,既能强化学生对字义字形的识记,又能逐步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掌握独立识字的本领。根据小学生直观性较强观察分析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我试着在   识字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   由发挥,久而久之,学生比以往善于观察了,识字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乌鸦喝水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比较中渐渐找到了答案。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的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渴’左边有三点水。”  在识字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的细微差别,强化学生对形似字的区别认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四、开展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快乐识字

适度竞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提高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评判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更清楚的正视自身的不足,以便自我激励和自主努力。儿童具有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为此,课堂上可以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随时注意学生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教学中,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将记分卡插在各组的慢生前,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本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可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更应选取最佳的识字方法, 让学生轻松进入“识字乐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进行有趣的识字活动。

 

作者:连玲玲

学校:泉州市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