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巧设计,让低段语文作业演绎精彩
发布时间:2015/2/10 11:50:40
摘要:以机械性为主的传统的低段语文作业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新时代呼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布置的低段语文作业应多些游戏元素、多些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多些实践性和真实体验。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作业才能既能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能深受孩子们喜欢。
关键词:小学低段 语文作业
作业一直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的一个必要过程,很多教师把作业当成学生在校学习的“附属动作”,作为教学的规定动作来对待。因此,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机械重复型作业多,死记硬背型作业多,使得孩子们丧失了学习兴趣,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传统的语文作业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不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新时代呼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布置的作业既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能深受孩子们喜欢。新时代需要怎么样的语文作业呢?
一、 作业多些游戏元素,保持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学生巩固语文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精心为孩子设计符合他们心理特征的作业,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作业中获得满足和成功的心理体验。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喜欢游戏、玩耍。我们作为教育者,不能扼杀这一天性,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融游戏于作业中,让孩子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篇课文要求孩子识记的生字多达十五、六个,怎样才能既让孩子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又能轻松地把这些生字记住?传统的机械认字作业,孩子的成就感低,时间一长孩子们就丧失了识字的兴趣。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我让孩子们制作了汉字扑克牌,回家和爸爸妈妈玩玩拆字法、比一比谁说的词多等诸多延伸游戏。这样知识与游戏找到了交点,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知识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巩固,孩子的天性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就感。这样有趣的语文作业,谁不愿意完成呢?这样的语文作业是事半功倍,既让孩子运用了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知识,又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深受孩子的喜爱。
二、 作业多些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要继承传统的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又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时代的脉搏,改进教学工作。在平时布置的作业中,我们应努力拓宽孩子们语文运用的领域,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运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让孩子们初步养成新时代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烈是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让表演课本改编的舞台短剧表演代替传统的背诵作业,这样在引导孩子记忆课文的同时更有利于加深孩子对文章的领悟,使孩子的语文运用能力得到锻炼。比如学完《陶罐和铁罐》之后我指导孩子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在熟记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将无生命的文字转化成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表演过程中孩子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课本剧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孩子们将课文中的人物演绎得唯妙唯俏,甚至还将课文进行了延伸,对人物进行了新的解读与补充,让人物更加立体。这样的作业在让孩子完成背诵的同时还引导孩子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对课文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对课文中的不少知识对孩子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孩子的心理特点------富有好奇心,往往会问一些“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教育者由于时间紧迫等因素,老师无法在课堂上一一作答。这一现状也给我了启示:我们的语文老师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们新时代的语文作业也应该涵盖这些内容。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大胆将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我们的语文作业中,设计一些科学探究性问题,让孩子课后探究,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时,鼓励孩子运用语文知识,完成小小科学报告。比如学习《蝙蝠的启示》后,我就布置这样一道探究性作业:“什么是仿生学?生物的生态特点还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启示?”可以从图书馆或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读一读,并以“奇妙的仿生学”为主题,试着写一份研究报告,在全班交流,进一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学习,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也能运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 作业多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孩子语文实践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优化孩子的语文学习环境。布置的语文作业应联系课内外知识和学科融合。我们语文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与渠道,让孩子们懂得在生活中里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是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学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也是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园地,这里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作业资源。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善于运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将得到发展。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我们的新闻联播”、“好书推荐”、“我会认路牌”、“当当超市导购员”等活动。这样的实践作业代替了传统的阅读作业,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需要孩子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识社会,关注社会,观察社会,培养孩子语文实践能力和发展孩子语文思维,使人文达和谐统一。
四、 作业多些真实体验,为高段写作积累素材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面来理解,是对人的理解、容忍、接纳和尊重,从理性的层面来理解,是对人最好价值的追寻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要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在我们的语文作业的设计也理应体现人文性。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孩子多观察,布置一些多体验实践性的作业,让孩子在动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将这项作业与课文的学习相结合时,将来孩子都能写出蕴含着自己真挚情感的文章。
许多教师喜欢布置周记作业,周记固然能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孰不知如果孩子的生活经验有限,所写的文章大多是闭门造车,这样的文章缺少真情,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弊大于利。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何不把眼光放得长远些,将周记作业改为写作素材的积累,为写作做好准备。教完《可贵的沉默》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语文作业:假设明天就是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为爸爸妈妈准备一份生日礼物吧!引导孩子们真实体验我们生活中的真情,为孩子们的写作积累素材,只有让孩子们多观察、多体验了,将来才能写出蕴含自己真实情感、打动人心的文章来。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作业也正悄悄的发生着转变,作为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重视体验的语文作业。孩子的个性在这样的语文作业里得张扬,孩子的人格在这样的语文作业里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在这样的语文作业里得到体验,孩子的生命在这样的语文作业里得到延伸。
作者:陈潇
学校: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