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裕书: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5/2/10 16:35:55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经常与书籍交往,如果没有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尊严的自豪愿望,那么他的生活是不可思议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然而,信息时代因为有了更加丰富的娱乐生活,课外阅读书籍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吸引力日渐降低,阅读的比例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迫切需要得到提高,学校也因此在每周多开设了一节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在阅读这一块需要加大比重,更是需要我们找到突破口,引导孩子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如果能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那么主动阅读将并非难事。而绘本读物文字简炼,故事简单,符合低段孩子的认识规律和思维习惯。因此,本学期的阅读课,我就从教学绘本开始。
关键词:绘本阅读 激发 兴趣 低年级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靠强制手段是很难有实质性效果的。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保证。那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绘本阅读为载体,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丰富孩子的阅读经验,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文字的结合,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插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可以说它是用图画画出来的故事。在阅读绘本时,同学们会被上面的图画所吸引,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无疑,绘本是最适合低中年级儿童阅读的优秀读物,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和思维习惯。近几年,我国一些儿童教育研究专家更致力推广绘本阅读。如何以绘本阅读作为切入口,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呢?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引导学生进入绘本,亲近阅读
1、举办绘本说明会,让学生了解绘本阅读。
为了让我所授班级的孩子对绘本“一见钟情”,我举办了一个绘本读物说明会。 在说明会开始之前,我提前布置给孩子的任务是,让他们回去查找有关“绘本”这类图书的介绍,并且要求,如果之前有看过绘本或者家里有绘本的孩子,将绘本带来学校。在同学们的介绍中,我大致概括出了绘本的特点,即:图画精美、文字少量的特点。接下来,我让有带绘本过来的同学们向大家展示自己收藏的绘本图书,不一会儿,讲台桌上已经错落有致地摆满了各式绘本书籍,我随意翻阅几本图画精美的绘本,用投影仪像同学们展示。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孩子们都被绘本上精美的图片吸引,纷纷表示希望老师能带领他们进行阅读。我知道,我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以绘本激趣,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我带去的第一份礼物是《不一样的卡梅拉》。我选择了其中的第一集《我想去看海》, 把书用PDF的形式在投影仪上放映,随着故事图片的展示和我对于故事的讲解,果然,可爱又有个性的卡梅拉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他们时而哈哈大笑,时而认真倾听、静静地看。完全融入了有趣的故事中去。我知道,孩子的兴趣被点燃了。于是,我告诉他们这样的书就是我们昨天介绍的绘本,向我们讲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绘本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接着,我从抽屉里拿出了二十多本我精心准备的绘本,有《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100万次的猫》、《小猪唏哩呼噜》等。孩子们兴奋极了,都想亲自翻一翻,看一看这些有趣的书。
二、引导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方面,绘本是很好的载体。孩子们对图画书兴趣渐浓,才会逐渐培养起对文字的感情,从而开始独立阅读的美妙旅程。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呢?我认为可归纳为“听、演、想、悟”四个字。
1、细看图画,学会倾听。
绘本是用色彩绚丽的图画配上简洁明了的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并茂的。说得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目不识丁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大意。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先看后听”的原则,才能牢牢抓住孩子心理,激发阅读兴趣。
(1)观察图片内容,把握故事大意。
先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看那些图画,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
(2)倾听同学介绍,训练语言组织能力
在上《不一样的卡梅拉》第一集时,我先将绘本的电子版投影在幻灯机上,随着绚丽又巨大的图片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大家都被其深深吸引。在第一个步骤“观察图片”之后,我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你看到的这幅图上呈现的故事情节,再让其他孩子发现细节,加以补充,以此锻炼了孩子们倾听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2、情节活演,积累词句。
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其语言的精粹。
(1)它以最简单的情节、最简单的对话,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滋养着学生的心灵。除了读中积累,也可以让学生针对部分语言进行模仿表达,学生总能很容易领悟到绘本语言的形式与精髓。
(2)创设表演舞台。有的绘本情节曲折,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学生边读边演,从而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提高听说能力与动作的表现力。
4、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绘本为载体,让学生在看和演中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在笑声中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对于文本内涵的感悟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必明确地告诉学生什么道理,不要直白地、说教式地问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你会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向文中的人物学习?这样都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们鼓励学生提创造性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如换位思考、创设情景、观点讨论等,既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又达到理解文本的内涵。
如:在《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中,卡梅拉听了佩罗对大海的描述,便在心里种下一个一定要看到海的愿望。而现实的环境是,爸爸极力反对,并且用极具嘲讽的话刺激她:“我活了这么久都没见过海,你还是老老实实呆着吧。”而兄弟姐妹们也本分地在鸡窝中生活,按时吃饭睡觉,在这样的氛围下,卡梅拉却依然在深夜独自出走,只为了去看一看海。在这个点上,我就引导孩子,如果这时你是卡梅拉,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卡梅拉的行为你支持吗?谈谈你的看法。间接地引导他们体会并理解文本内涵,并且鼓励大家开放性地理解,并非只有一种答案,只要是你的体会,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大家可以将内心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向大家阐释,创造了相对良好的沟通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他们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三、深化绘本阅读,充实阅读教学
1、教师示范阅读绘本。
“听教师大声读”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 ·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教师在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从而让阅读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吸引着他们反复朗读,回味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
2、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给学生足够的阅读鼓励,会逐步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激励。
(1)评比“阅读小明星”。每周,每月,每学期,根据学生读书的综合表现,结合学生测评及推荐,评选出“阅读小明星”,在期末时奖励一本好书,以此激励大家热爱阅读。
(2)制定“阅读推荐书目”。设计一张“阅读推荐书目”,从书目、作者、阅读时间、方面进行设计,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按要求进行登记。比一比,谁读得书多,谁读得认真,谁读了之后收获大。
(3)设立“阅读记录卡”。在每周阅读课后布置周末回去摘抄你看的好书中的好词佳句,经过绘本阅读的激趣后,同学们基本上都会主动进行拓展的课外阅读,并且做好记录。
3、发动家校合作,鼓励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阅读教育推介者们最为推崇的一种古老的方式。绘本阅读不可能仅在课堂乃至校园内完成,它需要学生家庭的支持。在学生的网络交流群上,我给家长们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此来推动与鼓励家长把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孩子,并能在家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孩子共读绘本。亲子阅读可促使父母重新审视属于家庭的重要传统,开放性的学习材料使家庭可更广泛地直接参与到学校关心的话题。
总之,以绘本阅读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 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内心,健全人格,找到快乐。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当阅读的兴趣增强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林、余治莹:《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04。
[2] 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21 世纪出版社,2009.10。
[3] 孙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和阅读能力》,[M].海豚出版社,2010.01。
[4]陈初云:“还原教学,精彩阅读”-----浅谈小学语文低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学术研究,[J].2013年第10期。
[5]马晶:浅谈小学绘本阅读的指导,山西师范大学学报,[J].2013.6.
作者:郭裕书
学校:厦门市大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