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玲:让农村孩子也徜徉于书海
发布时间:2015/2/11 10:09:56
摘要: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农村教师,我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些解决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对策,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
关键词:农村 课外阅读 兴趣 习惯
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当今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扩大信息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知识面太窄,这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让一些问题无法进行讨论,老师不得不越俎代疱,自行解决,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刻不容缓。那么,我们该如何切实加强和落实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
一、拓展书源,保证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造成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少的原因之一是图书量少或无书可读,让学生自拿一本课外书到校读,检查下去一大部分学生桌上空空如也,带来的也无非是几本作文书、故事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书源,当然就无法阅读。因此,首先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开辟、拓展书源。
第一,农村学校图书室还是有些藏书的,但几乎无人问津,有的老师认为借还手续麻烦,丢了的话有的学生想赔也赔不了,干脆就不借。对此,老师可以培养几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当管理员,当天借出当天还,把书收齐放于老师的办公室保管好,每日必做。等学生几乎轮流看完借的图书,老师再找图书室换一批书,这样就可以开通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渠道。
第二,在每学期召开的家长会上,向学生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能让孩子受益无穷,动员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书,并能力所能及地引导学生读书,开通学生课外阅读第二渠道。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推荐不同的书籍名单,尤其是农村孩子很少阅读的科普读物。如中年级适合阅读的书目:《皮皮鲁传》、《草房子》、《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彼得·番》、《格列佛游记》、《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彩图故事版)等。将这些阅读书目发放给学生,供学生选购,解决学生和家长想买但又不知买什么书的烦恼。
第三,建立班级图书角。把学生看过的书每人一册和老师自己的一些藏书放于图书角,组织学生搞好管理,让学生相互传阅课外书,还可以班级与班级相互传阅,期末再发还给学生,实行课外图书资源共享,开通课外阅读第三渠道。
二、创设氛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书香”氛围,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有效途径。我在班级里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且定期更换,如“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位益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还在教室里开设一面“阅读墙”,把每周必背的一首古诗、推荐的阅读书目,还有学生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读书心得等,都在墙上展现。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学生还能不受感染吗?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我一来到学校就打开mp3播放器,播放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告诉先来的孩子,自由阅读,我也捧着一本书看起来,慢慢的孩子们进了教室便会畅游书海。我经常会察言观色,及时表扬那些被书深深吸引住的孩子。孩子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从而激起了对书的渴望。
三、授予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农村小学的许多老师虽然口头上一直叫学生要看课外书,但缺乏有效的指导、监控,放任自流,导致课外阅读效率低下。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采用课内带课外的方法,将课堂所学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让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另外,在“课外阅读课”中,我还着重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我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可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段;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后写读后感。
在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时,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学生有章可循了,掌握起来就简单快速多了。如我和学生共同阅读书籍《爱的教育》,自己也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课”中交流自己的体会,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学生心中就会比较有数怎样阅读课外书,怎样做读书笔记。我这样做不仅体验了学生阅读的甘苦,而且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带动更多的学生爱上读书。
四、活动激趣,增强课外阅读动力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增强阅读的信心与兴趣。如暑假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开学初就来个“《三国演义》知识大赛”。每天抽调10分钟,课前让学生读读积累的好词佳句、讲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来个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不管开展什么活动,最后都要给学生“戴高帽”,让他们的阅读激情得到激励和鼓舞。
五、落实检查,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孩子的天性爱玩,不能自觉地坚持做一件事。因此,只有通过检查,不断改进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1、农村中大多数家长无暇顾及孩子,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因此,必须要争取家长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表格,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学生姓名:▁▁▁▁▁ 班级:▁▁▁▁▁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
读物名称:▁▁▁▁▁ 字数:▁▁▁▁▁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世界名著 □历史地理 □科幻小说 □卡通故事 □自然科学 □学习辅导材料 □其他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总之,课内时间有限,课外才是学生大量阅读的大舞台。作为农村教师,我们也应该积极达到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黄岳洲 《阅读指导》 语文出版社 2001年
2、李广建 《青少年阅读心理与读书方法》 海洋出版社 1996年
3、牛 耕 《读书方法纵横谈》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年
作者:王彩玲
学校:南安市官桥镇梅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