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梁宗赋:让后进生也喜读爱写

发布时间:2015/2/11 10:29:00

 

摘要:本文以“让后进生也喜读爱写”为题展开阐述,采用了以下两个论据:(一)克服偏正,辩证看人,热爱后进生,这是让后进生喜读爱写的前提;(二)改革教学方法,胸有后进生,因势利导,这是让后进生喜读爱写的关键,这样有力地论证了这个论点。

关键词:克服偏见  热爱后进生  改革方法  胸有后进生  鼓舞信心  因人善导  读写结合  培养能力

 

近几年来,农村小学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厌学怕写的现象不少。怎样让后进生也喜读爱写呢?也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改中一个迫切需要认真探索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我就以“让后进生也喜读爱写”为题,谈两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第一 ,克服偏见,辩证看人,热爱后进生,这是让后进生喜读爱写的前题。

对一些后进生,一些教师往往持着一种偏见,认为后进生不是“蛮”(顽皮捣蛋),就是“笨”(一窍不通),要转化后进生为优秀生,这是难上加难的事。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遇难就怨,怨后进生朽木不可雕,怨以往教师教得不好,怨家庭教育差,放而任之;另一种是采取“灌”和“压”的办法,字、词、句、篇、读、写知识一齐“灌”的办法。加班加点一起“压”。这样做,怎能激发后进生读写的兴趣呢?其结果是导致后进生不是调皮捣蛋,就是被迫离校成为流动生。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优秀生也有缺点,后进生也有优点,后进生不是定了型的砖。当教师的既要喜爱喜读爱写、聪明伶俐的优等生,更要热爱厌读怕写、智力迟钝的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读写的兴趣—乐趣—志趣。

在我教的前轮教学班里,有个后进生小林,他品德、学习都差,因被厌弃逃学,四年级年终,语文成绩仍只有八分。他从学校到家庭都得不到温暖,结果成了流动生。为了使他不离队,赶上队,我作了仔细的调查。我发现小林身上虽然有很多毛病,但也有一些有些优点和特长没有被肯定,如他在听写生字测验卷上得零分,但很喜爱学查字典;他默写课文交白卷,但能背诵古诗几十首;他怕作文,但喜爱讲故事等。小林也有过几次坚持完成一篇习作,得到的评定却是个红“×”。在家里,小林父母的教育方法也不正确,如规定:考试得满分奖人民币10元,少一分退五角,未满九十分得挨打。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满怀信心,上门给小林送课本,讲故事,并向小林父母介绍小林的优点,要求他们取消不合理的规定,督促小林认真学习。我对小林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他消除了心里的疙瘩,感到了温暖。接着,我又引导他学雷锋,做好事,学写日记,便从写一句话教起,循序渐进,以课本范例引路,指导他从仿写到独立写,多读、多写、多修改。光是五年级下学期,他自学课外读物二十多本、小学生优秀作文百余篇,独立作文近百篇,后来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中学。

十多年来,我帮助一百多名后进生从厌学怕写转变为喜读爱写,后来他们都升上了中学。这个事实说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后进生的高度热爱,其他就无法谈起。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胸有后进生,因势利导,这是让后进生喜读爱写的关键。

一、搞好开端,鼓舞信心

新学期开始,后进生往往自卑心和自尊心同时存在,既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也有学好向上的愿望。据此,每当新学期开始,接上新班以后,我特别注重发掘后进生学习的积极因素。一开学,我就废除那种用书面质量检查给后进生迎头一棒的惯例,而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教学一开始就上“做学习语文的小主人”为题的导言课。课前展出前轮教学班中喜读爱写两种类型学生(优等生和从后进生转变为优秀生)的作文本和读书笔记。上课时,我介绍后进生由厌读怕写到喜读爱写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学习有榜样。接着,组织各项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读书会等,引导后进生积极参加,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还让后进生参加办墙报和管理图书角等工作。这样,开学不久,大部分后进生由于得到启发、鼓舞和信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对读书和作文都跃跃欲试。

二、立足课堂,因人善导

在跟后进生小陈谈心时,小陈激动地说:“过去老师和家长都说我笨,我不承认自己‘笨’。过去老师讲课,有时一讲就讲了全堂,我有不懂的问题不能提,平时老师提问,总是由几个程度好的同学回答。放学了,老师留我补课,我的心在想怎样完成爸爸交给我的割草、喂鸭的任务。回到家里,爸爸骂我表现不好才被老师留堂。家里和田里的杂活我干得忙不开。夜里想学习,读起书来爸爸说我在锯杉(不流利的意思),拿笔作文头便痛,妈妈只骂不会教。作文写不好,又要挨老师的批评。”小陈这些话,道出了农村后进生的心声和厌读怕写的一个主要原因,说明那种害怕后进生拖课堂教学后退,课内不管课外补,是一种本末颠倒的笨办法。

的确,要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后进生读写的兴趣可不是容易的事。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要有恒心和耐心,还要善于掌握不同后进生的不同特点,及其瞬息间的情绪变化,创造良机,激起他们读写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试举我对两个后进生的教学为例。一个是上述的小陈。开始他在课堂上学习仍是漫不经心。预习《放风筝》一课时,我发现他很认真,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了解到他放过风筝的事。趁此良机,我在课堂上激励他把放风筝的事讲一讲。他讲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在优等生的帮助下,他依照课文写出了第一篇作文《放风筝》。该习作又被同学推荐贴堂 ,他十分高兴,又写出了《捉荧火虫》等作文。另一个后进生是口吃严重的小许,他在课堂上老是启而不发,只见他时而低着头,时而眼望窗外,有时索性自个儿看书。经过一番了解,才知道小许刚入学时在课堂上是一个好读好讲的孩子。后来他的班时常举行公开课,他的发言,时常引来满堂大笑。教师劝他不要发言,从此,他无形之中被剥夺了发言的权利,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挫伤,渐渐地产生了性情孤僻和情绪易于激动的心理状态,说起话来口吃更严重了。为此,我除向全班同学进行友爱教育外,还拜访名医,请教有关孩子口吃的心理特点和治方。在课堂上,则采用的措施:1、鼓励他先练朗读,再练讲话;2、教给他读前讲前想一想的方法,以避免因感情过于兴奋而出现口吃的现象;3、让他多练,及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努力,小许的口吃毛病基本克服了,学习信心越来越强,在班级举行的朗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中皆获前几名。小学毕业后,他以优良的成绩考上了中学。

肯定一个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往往对全体学生也是一次触动。这样,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几言堂,就可以逐渐地变成了群言堂。

三、务实求活,培养能力

在近几轮“读写结合,培养能力”的试验中,我废除那种多而杂、“灌”加“压”的教法,坚持从后进生的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教给方法。例如给后进生打基础,我既不主张从篇入手,面面俱到,又不主张脱离课文孤立地从字、词、句补课,而是从篇着眼,从句着手,句中学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突出重点,化整为零,从零到整。读写训练的顺序大体是从写一句完整的话练起,接着练写事件的主体(经过)部分,结合学叙事的基本方法,穿插练场面和景物描写。之后,练通过一件事写人到几件事写人。再如有步骤地教给后进生从读学写的方法:1、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3、从读学品评词句,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4、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等。这样做,后进生学有所得,而且学了能用。两学年里,每个后进生精读,精练片断近百个,从课文吸收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他们的读写能力逐步提高,读写习惯开始养成,智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作者:梁宗赋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江堤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