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珍:让课堂结尾亮起来
发布时间:2015/2/11 10:48:39
摘要:好的课堂结尾,可以通过许多形式,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完整而又有系统地交给学生,从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好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好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由知识转向能力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从而能让学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语文 课堂 结尾 亮
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依赖于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使事物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效果。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开始应引人入胜,中间要环环相扣,课堂的结尾更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
下面,我就语文课堂结尾谈一些看法。
一、善于在课堂尾声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如教《泼水节》一课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我问:“课文最后一句“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问学生:多么幸福指什么?为什么难忘?学生回答。此时,我播放了一些关于周恩来的视频,从此,周恩来的美好形象永远地刻在孩子们心间。这样的结局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
二、善于在课堂尾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语文课堂若以“填鸭”的方式进行,到“灌”完为止,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无法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降低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设计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拓思想,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我教《长征》时,则采用了其方法。《长征》通过“万水千山”,表达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而,作者只截取了金沙江、泸定桥、五岭、乌蒙,以少喻多,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了这篇课文,我提示学生回忆学过的,或课外看过的,或电视电影里看过的有关长征的课文,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我的班长》《炊事班的故事》《过草地》《丰碑》······从而,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变得更加伟大了。
三、善于在课堂尾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空间里,学生所知有限,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终完成。
例如学习《晏子使楚》一文,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到多媒体教室,让他们观看《晏子使楚》影片,再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排演课文剧,丰富的语文课堂,不仅使学生更深地掌握课文内容,还感受到语言的艺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善于在课堂尾声提高学生的期盼意识
著名教育家肖川说过,完美的教学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所创造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够使学生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洞察人生。 例如:一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公开课教学的结尾部分在这位老师的精心演绎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今天我们围绕主题,从自己的家庭,从自己的同胞,来感受“亲人”一词的特殊意义。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生命成长不一样,对“亲人”的理解当然也不一样。这节课,我们不但理解了课文,还学会了感受我们还要把感受所获得的精神力量作为我们的人生成长的翅膀,让它们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在课堂结束之际,我让孩子们说说关于描写“人间真情”的句子或词语,这节课快结束了,我们也即将分手了,我想用我自己写的三句话送给你们,送给在场的听课老师们,送给天下所有的人。“让我们爱生我们养我们的爸爸妈妈吧,是他们给我们生命中最初的阳光。”“让我们爱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们吧,是他们给我们平凡的生活泛起欢乐的波浪。”“让我们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我们有否相识,就让我们的心去感动心,来点亮我们心中的热情吧,当亲人的含义普遍超越了家庭时,我们的世界将无比温馨、无比辉煌。” 下课铃声响起时, 师“孩子们,来,让我们挥手道别吧。让我们再一次用本课的课题高声地道一声-------再见了‘亲人’。” 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结束这节课,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从而无法忘怀。
总之,一节课的结尾如同其他的教学环节一样,需要灵活多变。好的课堂结尾,可以通过许多形式,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完整而又有系统地交给学生,从而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好的课堂结尾,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保持并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好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好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是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由知识转向能力的桥梁,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从而能让学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和运用课堂结尾细节的艺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黄丽珍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西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