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妹燕:习作荒地 善于开垦 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15/2/12 11:04:41

 

还记得在学生时代,面对难以下手的习作而流行的一句口头禅:“作文、作文,一写头就烦。”这话充分体现了当时小学阶段初学习作者的一个困惑。多年以后,已成为语文教师的我发现这个困惑还一直存在于小学生中,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一个负担,成了教学当中一块有待于开垦的荒草地。那么,改如何去开垦习作思维当中的荒草地,从而让学生习作焕发生机呢?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总结如下几点经验:

1、趣味体验,让学生接受习作

“乐”就是要让初学习作者觉得习作不是一桩困难的事,而是自己很乐意做的一个作业。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激励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有兴趣才会有习作动机,有兴趣才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要“激励”。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得到别人赏识和表扬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从老师与同学的肯定和表扬里感受成功。所以,老师要学会赏识和激励。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的创作氛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敢说敢写,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如适当地进行师生角色转换,在习作课上,老师能放下架子也写写下水文,并让全班当评委,把自己的文章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此时老师可以故意写出错字,写出病句)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领悟,说说谁写的好,好在哪里?并评出个高低。这无疑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赏识,对孩子信心的一种鼓励,学生必定兴趣盎然。许多孩子正是在这样成功的刺激下,从此喜欢上作文的。

其次,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教师可以充分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自创班级手抄习作报。不限制字数、不限制题材,让学生用最广泛的方式写出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并通过各种途径展示给同学看。同学在看的过程中可以评点一二,要求孩子用最婉转的方式提出意见。这样,充分让习作者体验到成功。我还采用“日记接龙”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既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又相互学习和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作文,品尝各种成功的喜悦,让成功的快乐贯穿于每一次习作体验当中。

2、心灵感受,让学生的习作灵魂舞动起来

在批改作文时,经常看到学生仿照范文,有些根本就是牵强附会,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失去了学生个性,也就失去了作文本质的意义。比如要描写做好事最后结果肯定是不留名,留名也是留“少先队员”的名字。因此,我认为在作文教学时要摒弃过去那种为得分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或为体现某项章法技巧而写,这样就使作出来的文章枯燥、机械、虚假、甚至成人化。教师应突破文体僵化的围墙,将习作从纯粹的客观观察,从简单的遣词造句等技法指导转入滋养并丰富学生的心灵上,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还给学生,尊重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试着去欣赏能够提升自己品味的东西,回忆经历过的那些事件,发现能够触动自己内心的事物,运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感。如众所周知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也想延伸一下人性化教育,让孩子也写出一篇饱含深情的思念家人的习作。只是班级大多数孩子是生活在蜜罐里的,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体会。于是,我做了一个小游戏,先让学生写出五个自己最爱的,最离不开的亲人名字。然后让他们依次用笔划掉其中的一个,刚开始孩子们还能嘻嘻哈哈地划去一两个,当我提示着划掉有可能代表永别时,学生的情绪骤然变化,个个变的无从下笔,选择一次比一次艰难,最后竟然有孩子放声大哭起来,随即我抓住这种情境让孩子用几句话写出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孩子们的感情随即自然流露,他们的眉心是凝重的,他们的笔端也是最真实的。其中有个女孩子这样子写道:妈妈又要去外地工作了,那几天,我总是跟在妈妈身边,出去跟,睡觉也要紧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那天早上,我被惊醒,发现妈妈已提着包离开家了,我连头发也没梳,披散着在后面追,边追变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那以后的好几个夜晚,虽有爷爷奶奶陪伴,但我仍觉得屋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味道……这难道不是一首体现心灵之声、展现着生命风采的交响曲吗?学生习作的灵魂也随这交响曲舞动起来。

3、生活情景,让学生观察后体味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一味模仿、套用路子、闭门造车必定让学生的作文只有贫乏的情感,干瘪的套话以及雷同的事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田野,亲近自然,积极投身到校园内外那片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中去拥抱生活,体验生活,参加生活劳动。比如观察农民的劳作,观察清洁工人的工作,体察街头乞人的艰辛,进城务工者的无奈等,让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积累搜索,让学生的习作养分充足

俗话说:“胸中有沟壑,下笔涌千言,”习作教学要注意构筑读写整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书、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广泛地浏览各种书籍,扩展阅读面,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认识,了解领悟常用的表达方式,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词句,积累语言材料;从而通过积累丰厚的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让作文植根于沃土,得以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总之,习作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从而让学生习作的荒地得到开垦,让学生的习作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郑妹燕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