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肖骥:习作教学中的同题异构训练

发布时间:2015/2/12 11:37:56

 

摘要:习作能力是语言素养中的重要能力要素。在人类文化继承与发展方面,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与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作中的同题异构,就是针对同一主题组织不同的内容材料或针对同一材料阐述不同主题。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开展同题异构训练,它是习作能力提升中自然实践与突击训练的有机结合,也是写作能力突破“高原现象”的有效途径。同题异构的习作教学要点为启迪多角度立意来表现主题、指导多手法描述来锤炼文笔与实施多形式批改来“以改促写”。

关键词:同题异构  多角度立意  多手法描述  多形式批改

 

习作能力是语言素养中的重要能力要素,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口语表述能力,又能充分地展示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能体现作者的理想追求与人生价值观念,尤其在人类文化继承与发展方面,写作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与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作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分自然实践与突击训练两种途径,就习作练习的内容与要求而言,教材中的单元习作练习就属于自然实践。而习作中的同题异构,就是针对同一主题组织不同的内容材料或针对同一材料阐述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单元习作中开展同题异构训练,就是习作能力提升中自然实践与突击训练的有机结合,也是写作能力突破“高原现象”(注释: 当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总是在某种层次上徘徊,难以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谈谈个人的实践与体会。

一、启迪多角度立意

习作中的同题异构,首先要求学生针对同一命题或同一材料能从多角度或多方位来提炼文章的思想与内涵。然而作为习作刚入门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就事说事”“或“人云亦云”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根源在于多角度立意的思维方法问题,因此教学中启迪学生掌握多角度立意的构想思维方法是促进学生开展同题异构习作训练的首要任务。

习作构想中的多角度立意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领悟命题或材料的思想内涵。如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 习作四”,它给出了两个命题:①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②你觉得哪一句名言警句对你启发很大?应该说,这两个命题包含的内容很广,命题①是生活中的任意一件事情,命题②则是无数名言警句中任意一句。对这两个命题,每个学生都有生活基础,存在着丰富的习作素材,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然而在实际的习作中,绝大多数学生的习作思想浅显,很少具有独特见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名言,学生一般都是就词释义,主题一般都定为“勤读”,对于“读”,仅限于书的束缚,不能立意“从生活中读无字书”。至于“勤”,也只定势于读的行为,不能将“勤思、善思”纳入读的范畴。对于这名言的科学性或合理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曾怀疑,因此习作中就不可能出现“书山有路趣为径”新观点。

习作构想中的多角度立意的重点在于启迪学生学会选择或转换思维的角度来构想主题,对于事物的观察与分析,选择的角度不同它所看到的或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如“下面生活事例能给你什么启发”的材料命题:有个小宝宝,伸手到一个装糖果的瓶子里,尽可能多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把手收回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退出来,急得大哭。对于这则生活事例的启发,它可以从多角度来立意写作,如果从宝宝要满足多得到糖果的心愿来说,它告诉我们要具有“少拿多次”的生活智慧,那么主题就可以立意为“生活蕴含智慧”;如果站在人生应如何处世的角度来思考,那么主题就可以立意为“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如果站在做事是否成功的角度考虑,那么主题就可以立意为“学会放弃”;如果就人生条件与环境而论,那么主题就可以立意为“学会适应”;如果从总结经验与教训的角度来立意,那么主题就是“学会反思”……显然,启迪学生这样多角度立意,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向与深层次的思考并绽放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立意新颖与见解独特就是在这样的多角度立意构思中产生。

二、指导多手法描述

多角度立意仅是解决习作中写什么的问题,然而怎么写的问题就是习作中描述手法问题。梅花是古今诗人热衷于吟诵的对象,在表现梅花那傲霜斗雪的骨气与纯净洁白的品质这同一主题方面,诗人们有着不同的描述。现代诗人毛泽东在《卜算子 咏梅》中写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元代诗人王冕在题为《白梅》的诗中却这样赞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而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梅花》中则描述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三位诗人虽都以梅花来暗喻自己的人格品质与理想抱负,但描述的手法却不相同。毛泽东以“只把春来报”来阐述他为世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抱负,王冕却以“散作乾坤万里春”来表述他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而王安石则以“为有暗香来”来表白他的政治改革动机。同题异构的作文训练指导,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如上面诗人一样对同一主题的有着不同描述,避免“人云亦云”的写作。

在多手法描述习作训练指导中,首先是要求学生针对同一命题要写出两至三篇不同内容的文章,其次是要求每篇习作要体现不同的立意且采用不同的描述手法。如五年级“口语交际·习作二”的命题:“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地发挥你的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那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显然,这个命题的主题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题眼是“变化”,要体现“变化”,必须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在体现主题方面,它可以从家乡的“物质生活变化”、“文化生活变化”、“人们精神境界变化”等来多角度来立意,在习作描述手法方面,可以以“目睹”形式并采用“白描”的手法来描述家乡在“住吃穿用”方面的物质生活变化,也可以以“同学聚会”方式并通过“对话”手法来描述家乡人们“勇于创业”的精神境界,又可以以“参观老年人活动中心”形式和采用“插叙”的手法来描述家乡文化生活的变化。

多角度立意与多手法描述的习作训练,它是促进学生在习作中展开发散性构思与开展创造性想象的有效措施,它不仅能训练学生谋篇构思能力,而且还可以锤炼学生的文句表述能力,因此它具有夯实文笔功底的功能,还具有突破习作能力“高原现象”的成效。

三、实施多形式批改

习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三个问题方面,“写什么”与“怎么写”属于“知其然”,而“为什么要这么写”则属于“知其所以然”,这是习作能力中的高层次能力,习作批改就是解决“为什么要这么写”问题,也是“以改促写”的教学策略。传统的习作批改是教师的单一批改,由于批改量与批改表述问题,教师难以做到全面细致的展示批改意见,由于背靠背的批改形式,学生的反思仅局限于自己的作品范畴,难以出现作者与批改者在思想与观点方面的“火花”碰撞。习作中的同题异构训练,虽然在批改量方面增至为两至三倍,但也为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性评价提供了条件,为有效落实“以改促写”教学策略及充分发挥同题异构习作训练效益,习作批改必须实施多形式批改。多形式批改主要分轮流式的教师抽改、比较式的自我批改、交流式的互相批改、讨论式的课堂批改等四种形式。

轮流式的教师抽改就是传统的习作批改,无需多说。在对比式的自我批改与交流式的互相批改形式中,首先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多角度立意对主题思想的表现效果,评价哪一种立意的主题思想更深刻或更突出。其次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多手法描述的表达效果,评价哪一种描述更自然或更生动。其三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选材、用词与文句表述的贴切性与准确性。对于交流式的互相批改,交流对象为自由组合与教师指定相结合。自由组合的意图是促进同学之间关系的进一步融洽,而指定交流的目的则是促进学生间习作的互相欣赏与互相学习。

讨论式的课堂批改是实施“以改促写”策略的主要方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展示大容量文字信息,它为同题异构习作的课堂比较性批改提供了可行的条件。备课中,教师要注意在自己批改的习作中选择若干篇质量层级不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习作作为课堂批改讨论的对象,做成PPT的文字课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全班学生对习作的标题拟定、主题表现、内容结构、写作特点、用词造句、开头语结尾、语言过渡等全方位进行探讨性的批改,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与争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领悟多角度立意的思路方法与各种描述手法的艺术特点。

多形式的习作批改过程,它既是对同类作品的认真审阅与比较评价,又是对同题异构作品的再度构想与反思,还是对作品推敲并提炼的“二次习作”,更是贯彻“以改促写”策略的最好手段。

同题异构的习作训练,形式上是加大习作量而锤炼文笔功底,而实质是启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开始时,学生难以适应,但随着训练的增加,立意新颖行文活跃的习作将会逐渐增多。教学实践证明,同题异构的习作训练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云鹰编著《开放式习作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2、王海蓉编著《小学生同步作文辅导大全》朝华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作者:肖骥

学校:三明市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