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尚春红:试谈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5/2/12 11:42:00

 

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要做到大声清楚地读诵,使文字语气连贯而彰显情意。朗读在课堂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教师范读,二是学生朗读。

一、范读的魅力

范读即教师示范性朗读,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精彩地范读要求教师语音面貌良好:发音标准,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调自然连贯,有高低急缓之分;感情上处理恰当,既要声情并茂又不至于太矫揉造作。

范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中,范读不仅仅能使枯燥呆板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自己的朗读技巧,结合课文内容,辅以面容肢体动作,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随教师将课文读下去的欲望。

例如,笔者在教授《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放下大人的架子模仿孩子的口吻读出了“我”的天真幼稚,又颇具情感的读出了妈妈那种不耐烦又无可奈何的语气,使得母女之间的对话更加真切和自然了。从学生们的一片惊叹声中我听出了他们也在和老师一起读,并且在默默地学习,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之后,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这一节课的高效也着实让我惊喜。惊喜之余的教学反思也让笔者受益匪浅,显然,这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手段。

范读的魅力不仅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体现在它能成为师生增进情感的催化剂。在教师精彩地范读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沉醉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在享受这种有声语言带来的刺激之余学生被教师的朗读所折服,其尊敬和爱戴教师的程度也随之加深,从感性角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而且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也会逐渐培养起他们自觉向老师学习的习惯,使他们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这便从理性角度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二、朗读的作用

 “课标”明确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认识朗读的作用对阅读教学中发挥朗读效力,训练朗读能力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1],朗读能稳定学生阅读时的注意。特别是低年段学生,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读时因为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同时,朗读有助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因为有声的朗读形式使他们能更好地进入到文本当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的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意境,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其次,从语文教学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朗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朗读能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能力。语感就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长期的语言接触中形成的。朗读中学生对于语言特别是典范的文章作品中的语言的感知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如果能坚持长期朗读,对于增强语感大有好处。另外,朗读能够提高表达能力,这里的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不仅如此,还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为“读”是前提,“读”是“输入”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输入”的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当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呼之欲出。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阐释了朗读和理解之间的关系。“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3] 让学生在入情入境地朗读中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文本呈现出的思想情感的感悟,体会文本的真情实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文本。适当的朗诵安排能使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作品,特别是一些有思想内涵或古诗文,在反复朗读中能把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程度最大化,因此朗读页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宗海.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尚春红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