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敏红:慎防“穷开心” 追求真语文

发布时间:2015/2/12 14:42:1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参与活动的是活泼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是富有生命的课堂,是追求快乐与惬意的课堂!但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在赶“热闹”的趟儿,闹得学生只顾了自己咯咯地笑,闹得学生忘记了去体悟语言文字,闹得学生以为这样就是在上语文课。殊不知,语文课所追求的愉悦绝不是简单、毛躁的快乐,而是涵泳之后的灵光闪现,它拒绝“穷开心”!

一、不折腾——减少费时低效的表演与活动

好玩!有趣!真逗!这些本不是衡量语文课堂的标准,现在却常常成为我们看课的准则。面对大家、名师的经典课堂时,我们更多的是盲从与跟进。于是,课堂上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掌声阵阵,时而歌声悠扬……、此时,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无限的自由,可学生的言语思维却早已被低俗的开心“切断”,言语能力已大大地沦丧,语文课也渐渐地走向“曲苑杂谈”!

以下是有位老师在执教《蚂蚁和蝈蝈》一文的片段:

(出示: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夏天真热,夏天究竟有多热?

(生联系生活经验谈夏天的热,但比较肤浅,因而指导朗读时学生未表现出真情实感,浮于技巧层面。)

师:这么热的夏天,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怎么搬粮食的呢?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让我们来表演一下蚂蚁搬粮食的情景吧!

(一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多名学生佩戴蚂蚁头饰表演蚂蚁搬粮食的情景。一些学生有点笑场,没有把小蚂蚁辛苦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满头大汗”在一旁不时地为小蚂蚁擦汗,显得有点尴尬。而台下的学生更是觉得新奇好玩,体验蚂蚁勤劳辛苦的表演在一场哄闹中结束了。)

这样的课堂是活了,热闹了,但课却上的“飘”了,语文的积累、感悟、运用不到位,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把语文的“本体”给淹没了,课堂中剩下的只是“穷开心”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已经看惯了语文教学中的这种“穷开心”现象,尤其是很多老师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开心”——他们从没有思考过,如此的“开心”是语文的,还是非语文的?是肤浅的,还是深邃的?其实,在这些看似活力四射,充满生机的课堂中,“语文”的元素早已被学生喧闹的表演遮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已经远离了言语的载体。如此“童心未被遮蔽”的语文课堂,“语文”的因素已经销声匿迹了。

二、不抛弃——继承和吸收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

不论时代如何发展,语文教学如何改革,都必须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留住语言之“根”。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自觉的关注——意文兼顾,得意不忘言,也就是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如何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特定的内容,不断地从课文中学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方法。

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时,我从重点句“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了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入手,帮助学生弄清有哪些事重临于作者的心头,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材料选择上的独具匠心。文中四件事,有冷的画面——干冷的空气中,驼夫头上的白烟;有暖的场景——暖暖的冬阳下,看垂得老长老长的驼绒;有与父亲的争辩——趣谈驼铃的用处;有与母亲的对话——追问夏日骆驼的行踪。作者选材的角度各不相同,但都与骆驼紧密相关,立体地呈现了老北京城下特有的孩童生活。此外,作者在遣词造句上也独具特色,通过排比、反复、叠词等语言形式,铺排出了缓缓的语言节奏,演绎了淡淡的怀旧情思。学生体会到了文章写法上的特点,认识到了语言形式上的精妙之处,对文本留下的印象是立体、全面与完整的。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没有形式上的繁华热闹和表演的“噱头”,但却获得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不舍弃——基于文本,穿行于言语思维之中

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中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语言训练要到位,让学生享受原汁原味的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浸润其中,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悟语言韵味进而穿越文本解读的迷雾。如在执教《搭石》第三自然段时,我用多种形式引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在富有节奏的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明白:没有人指挥,却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有精彩的表演,只是巧妙的引读,学生不仅理解了“协调有序”的内涵,还充分地感受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和谐美。琅琅的书声中,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学生的心间。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步入文本意蕴的丛林,才会让文字的熏香浸润到自己的血液中,才会有学过语文的气质与内涵。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不快乐吗?

语文课堂,理应摒弃那些肤浅的调侃,媚俗的自贬,以及那些无味的表演。不折腾——尽量减少那些耗时费神的表演与活动;不抛弃——传统的、优秀的语文学习方式,我们完全可以传承沿用,这不是守旧,更不是自闭;不舍弃——不能对文本视若未见,努力让一切学习活动始终基于文本之中,始终让学生的思维在言语之间穿行。

真实的语文课堂,需要开心,但拒绝“穷开心”!

 

作者:张敏红

学校:泉州市安溪县第九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