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瑞英: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5/2/12 14:58:33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阵地,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渠道。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课时也比较多,这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内容,精心编排教学,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本文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氛围、良好的习惯培养、情境教学中和学习评价这四方面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新课标已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放在了重要地位。在基础教育各学科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以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于在语文课程中挖掘心理健康的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

一、创和谐氛围,铺心理教育基石

这学年,我们学校开设了“小预备”,即每节课前两分钟都设有预备铃。所以,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提前到教室门口准备上课。每一节语文课,预备铃一响,我总是精神抖擞地走到讲台前,微笑着大声对学生们行礼问好,无形当中学生们都感受到了这样的信息: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很高兴见到同学们。学生们也会微笑着向我问好。有了良好的开始,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在整个课堂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那样认真地听讲,有些学生可能会开小差或做小动作,对此,我通常会一边讲课一边注意观察,针对新课提出让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中来。有时,我会在学生的无意中抚摸一下他的头或者投去一束关切的目光,当这些孩子收到了我善意的提醒后,他们马上会觉得不好意思,自觉地回到课堂。在我的语文课上,孩子们是最开心的,因为我从不会在语文课上批评哪个同学。因此我的语文课总是很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总是能畅所欲言,学习的心情是那样的快乐。

二、重习惯培养,创心理教育机遇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态度的养成是教育活动的基础,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按照一定的由学习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方法和规范进行学习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的效率。小学生比较好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的培养,而好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多次的反复训练,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例如对小学生的写字姿势的指导,每次写字前,我和我的学生总是先把写字的姿势歌读背一遍,强调了写字的行为习惯后再开始写字。在写字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学生写着写着,头不自觉地低了下去,姿势也开始走样了。这时我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们纠正过来。有时在班中开展写字比赛,我就非常重视写字的姿势,这时我对全体学生说:“只有写字姿势正确的小朋友才有资格参加比赛!”在我的反复强调下,学生终于养成了正确的写字坐姿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都通过专门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情境教学,抓心理教育关键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幅短小、道理深刻的寓言或故事。在这些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我总是注意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走近教材,走近人物的心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从而更深切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思考、讨论来理解课文,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排演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对于这样的形式,学生是十分乐意参加的。他们积极地排演,踊跃地上台表演,尽情地表达剧中动物的性格特点。小白兔的勤劳和乐于助人,小灰兔的懒惰和贪玩,学生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表演得声情并茂。在这样的表演过程中,相信学生们对做人的道理已有所体会,而课文所要阐述的深刻道理,相信学生们在笑声中亦有所领悟。

另外,在口语交际教学的一个个特定的情境下,学生会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情境表演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如在教学《买铅笔》时,我分别请两名学生上台,扮演丁丁和营业员阿姨,在表演当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去商店买东西,而且学会了要面带微笑,使用文明用语进行对话,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在表演时由其余观看的学生当评委,评出最佳演员和文明观众,通过即时评价,激励了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重学习评价,寓心理教育内涵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或者结果的反馈,是学生获取别人认同、获得“归属需求”的有效途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与对话,更是对学生的心理具有极大影响和教育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个性实施正确的评价。教学评价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定的标准,而且要求公正、合理。教学评价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得保证。因此,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对缺乏自信的学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采用“你朗读的声音真响亮啊!”、“你字写得很端正!”等语句;对自我意识强、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要以期待性评价为主,采用“你如果能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你的回答一定会更精彩!”等语句;对喜欢随声附和、缺少独立性的学生可以将鼓励性评价与期待性评价相结合起来进行评价。相信在老师们正确、合理的评价后,学生一定会形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的其他素质的水平,推行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也是施教者的自我教育过程。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的目标体系中,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黄瑞英 

学校:三明市宁化县第二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