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萍|: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发布时间:2015/2/12 15:24:04
摘要: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为学生推荐好书,利用影视节目、课本等为载体,引导学生看整本书;为学生“陪读”;开展各种活动,寓读于乐;巧用激励评价等手段,多管齐下,就能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 兴趣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有些老师在贯彻实施新课标这一要求的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读多少课外书,做多少读书笔记,不从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出发,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种负担,从而收不到好的效果。作为老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下面,我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孩子推荐好书
一般情况下,孩子喜欢阅读轻松、好玩、惊险、不用动脑筋的书,所以动漫、魔幻、校园小说是孩子的首选。这样的书可以轻而易举地,基本不用向孩子推荐。需要向孩子推荐的是一些经典图书。我认为应该是那些即轻又重的作品。轻是指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轻松。重是指作品有内涵有意味,孩子读完了有所收获,不是单纯的好玩。而这种意味一定是包含在趣味当中的。如,《天降神兵》系列故事情节、构图都极简单,但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孩子想一想的东西。又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能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阅读中有所启迪。
二、利用影视节目,引导学生看整本书
影视节目上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学生会沉湎其间,学习受到影响;用得好学生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扩大知识面,而且还能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用电视节目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寻找电视节目内容与阅读的契合点。一是学生想通过阅读使情感得到宣泄或抒发。例如,学生看了电视剧《铁道游击队》,有的不大可能每集都看了,老师可以介绍学生看小说《铁道游击队》。二是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例如,学生看了《百家讲坛》,对历史会有某种阅读期待,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书源,引导他们读同作者或同题材的诗文。三是想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例如,学生看了一期的《动物世界》,会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产生生兴趣,老师可以引导其阅读《大自然的秘密》之类的书。四是学生从电视上知道“点”,会产生知道“面”的愿望,老师要利用学生的期待适时引导其阅读整本书。例如,看了《水浒传》,进一步引导学生看《水浒传》的简缩本或者原著。学生看原著,虽然可能会囫囵吞枣,但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又如,学生看《海尔兄弟》等节目,会产生探究科学的愿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等书中寻找更多的答案。
三、开展活动,寓读于乐
课本犹如树木的主干,其他课外书如同伸展开的枝叶,绿树的冠幅越大,树木就越显繁茂,老师积极开发资源就像给树木浇水施肥。老师可以把课文当做引然阅读热情的火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自己的阅读视界去破译文本中的形象与内涵,读出自己的心灵感悟,让“视觉上的阅读”向“心灵深处的悦读”转化。如教完《卡罗纳》一文后,当学生还沉浸在对卡罗纳的深沉同情和周围人们对他无限关爱之中时,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爱的教育》。同时,我还在班级里特辟了一个“阅读新干线”专刊,活动由“今日荐书”、“友情提示”、“精彩回放”、“实话实说”等环节组成。老师在班刊的“今日荐书”栏目推荐书名,并对推荐书目作“友情提示”,即写出该书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阅读后,师生举行班级读书会,先让学生对印象最深的地方作“精彩回放”,即介绍最吸引人的部分,再作互动式的“实话实说”,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可以是评点式的,也可以是联系生活谈感想式的,还可以是反思批判式的,读书会后,师生还可以继续荐书。这样兴趣盎然的阅读活动,既链接拓展,又整合资源,扩大了阅读量,给学生生命成长给予新动力。
四、为孩子“陪读”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物质条件比较贫乏。作为老师,我不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样贫乏。于是我在班上规定:每天晨读的前20分钟固定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效果不错。可时间一长,不少学生总爱和我“捉迷藏”,读书时只是做做样子。经过反思,我决定为学生“陪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我在班里宣布这个决定时,学生充满了怀疑:“老师也要读书?”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学生互相推荐课外书,互相读心得体会,互相背诵妙词佳句。一个学期下来,我和学生的收获都是沉甸甸的。照这样计算,几年下来我和学生的精神世界将会发生怎样巨大的变化``````
五、巧用激励机制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我的口袋里装满“糖果”和“高帽子”。有时我在黑板上写上“看谁是读书小博士”。为了成为“读书小博士”,学生读得津津有味。有时我又换了个花样:“今天谁是最用心的读书天使?”为了成为“读书天使”,学生就会看得更投入了。有时我会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今天谁最认真,谁就会得到老师的小本子。”为了让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把它们“奖项”给爱阅读的学生。“谁最爱阅读,老师就奖励谁老师手中的书。谁得到的书最多,谁就是一个博学的学生。”为了得到我的“奖励”,学生读书更专心了。
总之,只要我们蹲下来精心为孩子选好书,利用孩子喜爱的影视节目等渠道,引导他们读整本书,开展各种活动,寓读于乐中,并采用鼓励性评价,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不断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作者:陈萍萍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魏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