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英雅:浅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15/2/12 16:26:28

 

摘要:近几年,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逐步走进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要遵循儿童阅读发展的规律,以儿童为本位,回归快乐阅读,让绘本阅读真正成为儿童享受阅读本身之美的幸福历程。本文着重从兴趣为舵,开启“悦”读的航程;活动为帆,展开“悦”读的翅膀;方法为桨,遨游“悦”读的书海;展示为风,助力“悦”读的前行等四方面浅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实践思考

   

小学低年级孩童读书刚起步,如何先入为主,在早期阅读的旅程中留下美妙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感受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终身积极参与学习打下基础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心理,图片美轮美奂,人物栩栩如生,细节独具匠心的经典绘本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小学低年级阅读绘本,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过程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近几年,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逐步走进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要遵循儿童阅读发展的规律,以儿童为本位,回归快乐阅读,让绘本阅读课真正成为儿童享受阅读自身之美的幸福历程。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进行绘本阅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兴趣为舵,开启“悦”读的航程                                                 

(一)朗读吸引

阅读绘本最重要的还是兴趣二字。日本著名的图画书阅读推广者松居在《图画书的快乐》中阐述道:“图画书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和图画只有成为朗读者自己的感受读给孩子听,才能被接受。当朗读者把图画书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图画书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聆听者的一生当中。”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所言: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在儿童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儿童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该投入感情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以教师的表演朗读,唤起学生对绘本阅读的急切期待。

如指导阅读《别让鸽子开巴士》时,教师就可以模仿文中鸽子的表情、动作,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它软磨硬泡的赖皮功夫。之后师生合作演,教师声情并茂地请求让我开巴士,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说着“不”,并一次次说明原因,孩子们在老师的朗读吸引下,参与了一系列听、说、演的活动中,主动参与阅读,在阅读在这过程中体验了阅读带来的乐趣,并激起了阅读《别让鸽子太晚睡》、《鸽子捡到一个热狗》这两本书的兴趣。如在非常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教师就可以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时,孩子们便开怀大笑、兴趣高涨,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

(二)精心选书

如今的市面上的绘本龙蛇混杂,怎么挑选儿童“悦”读的优秀绘本呢?教师首先要先行阅读,挑选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绘本。剔除那些没有个性,文字或绘画的内容非常浅薄的绘本,剔除那些在电视播卡通后一时受到注目,但没有普遍价值的绘本。剔除那些自我满足的,没有体现爱心的或者站在成人的角度灌输道德观念的绘本。剔除对那些没有紧密的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关系复杂的绘本。剔除那些只顾灌输知识,像教科书似的绘本。接着教师要“俯视”学生,读懂自己的学生,充分考虑他们的阅读兴趣,关注他们心灵世界、精神成长。读懂了学生,我们知道活泼天真,充满童趣的鼠小弟系列,讲述爱的感受和体验的《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团圆》等系列绘本、南师大出版社的所有绘本教材、每月一期的《东方娃娃》绘本版、系列数学绘本、科学绘本、拓展孩子眼界的系列《动物百科图鉴》、《世界小百科》、经典名著系列,还有海豚花园系列绘本,适合亲子阅读的贝贝熊系列丛书等等,这些绘本都是适合我们低年级的儿童的。接下来,我们要“平视”学生,为他们推荐绘本。

(三)打造环境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书中说到阅读是需要场所的,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极大的关系。当然阅读的乐趣绝不仅仅取决于场所,它和读什么书、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时间以及是否有打扰等音速,都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一段文字中,我们可以获取这样的两条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儿童的阅读取决于阅读的物质环境和阅读的心里环境。我们如何给孩子营造这样的环境需要老师仔细去揣摩去实施。比如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圈出了一片阅读区域,摆放有书架,上面陈列着各种绘本。平时阅读时孩子可以就近搬一个桌子放在阅读区里,方便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当然还可以给这个阅读区适当再增加些软装饰,如在阅读区里摆放一个小桌子,散置些软垫、沙包之类的柔软家饰,墙上贴上些书的海报,那样这个阅读小天地会更加的吸引人,会让孩子更加的温馨。另外阅读的心境和情境也很重要,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良好的阅读心境的营造也需要老师细心的来拿捏。首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孩子自由地选书,自由地选择阅读的位置。另一个是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自由。有些孩子阅读时喜欢和别人分享阅读的内容,有些孩子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很安静。那么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老师不必要去打扰他们,要孩子说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刻意的打扰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反感,适得其反。对于阅读的各种引导和指导老师可以放在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中或者阅读后的讲评中来进行。

二、活动为帆,展开“悦”读的翅膀

(一)“绘本漂流”活动,让绘本“动”起来

绘本图文比较简单,容易读,速度快的孩子半天就可以读完4-5本,但是这精美的绘本读物都价格不菲,读物不足怎么办?

老师可以在班级创建一个“绘本漂流站”,把自己搜集的几百本绘本的目录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读物,在目录上打钩,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自己喜欢的绘本读物的信息,比如上网搜集,问周围小伙伴等等。然后,把孩子们打过钩的书目搜集起来,根据不同的喜好将学生分组,让每组孩子为自己取个好听的名字,各组分工合作购买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这样,每个孩子只需要买2-3本,就可以凑齐一大类读本了。

如果一个班有50个学生,班级“绘本漂流站”就能有一百多本藏书。孩子们先在小组内交换阅读,过一段时间再组织各组间绘本“漂流”。

(二)“书香家园”活动,让绘本“住”下来

父母对书的态度、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图书阅读活动的兴趣,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家长的力量。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指导、班级网页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从小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的重要性,介绍绘本阅读活动对孩子发展的益处。同时,老师要引导家庭开展“小书房布置”“阅读镜头抢拍”“亲子自制图画书”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整理、布置家中的小书房,并发动家长每天至少要抽出15分钟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图画书,在看看、讲讲、想想的过程中,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内容再现或编讲出来。家长还可以带孩子购书、认识图书馆、书店及不同类型的书。学校这里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读书沙龙”、“亲子自制图书”、“书香征文”、“书香家园”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家长参与“悦”读活动的热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父母读书,孩子读书,家里别有一番书香味,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就更加浓郁,阅读水平逐步提高了,阅读量也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方法为桨,翱翔“悦”读的天空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绘本导读,目的不是领着学生读几本书而已,而在于引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引领孩子们学会一些阅读方法,最终为独立阅读与终生阅读打下基础。学生只有学会了阅读,才能终生受用。在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我阅读之前,利用“最近发展区”,协助他们了解故事,帮助他们逐渐成为一位真正的读者。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读、思考、表达”。

(一)“读”

每一本绘本,从封面、扉页到正文及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仿佛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短片。而这部电影的镜头里从头到尾都隐藏着许多的“秘密”。这些秘密需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读懂它。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孩子去读封面,读环衬,观察会讲故事的扉页,读正文,读并未结束的封底,读中带着自己一双眼睛,去观察去发现。

读封面。无论读那一本绘本,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封面,教学中要让孩子读懂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外还可以让孩子张大眼睛读读图画,发现其中蕴含的“秘密”。如教学《贝尼都会干什么》,教师出示封面,让孩子观察,画上除了贝尼,还有什么东西。孩子们看了图就能找出画上正滴着水的水管子;贝尼头上戴着的插着羽毛的奇特帽子;脖子上挂着一架望远镜;手上拿着的手电筒和潜水镜;虎斑猫;沙发;贝尼还穿着一双散了鞋带的鞋子……,孩子们看了这些以后一脸的迷惑与好奇,教师就顺势让孩子带着疑惑去猜想故事,这样课堂就形象生动了。等整本书看完以后,我们再次返回封面,孩子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封面中出现过的东西都是贝尼游戏时所需要的道具,原来贝尼小朋友一开始就给了我们一些暗示呀!

读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画有图画,千万不要小觑了这些环衬,它们不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而环衬的这个“秘密”,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如教学《爷爷一定有办法》时,教师让孩子们看看环衬上画了什么,等读完全文后,再让孩子们说一说,环衬里那条神奇的毯子,上面布满了闪烁的星星,像什么,孩子们马上就能想到这就像爷爷无穷的智慧。

读扉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绘本的扉页不仅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不仅仅是告诉你谁是故事的主人公,有时还会讲故事。绘本教学时,教师不能忽视会讲故事的扉页。如教《活了一万次的猫》,教师可以让孩子试着读扉页,让孩子发现扉页的虎斑猫与封面略有不同,而这不同告诉着我们什么呢?

读正文。每一个孩子都是读图画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他们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如教学《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孩子们在读中就能发现图中埋伏着小秘密:姐弟俩找到剧院后台,而妈妈就在二楼观众席上,也在俯身找他们呢;在商店里,窗外妈妈的身影一闪而过;在马戏团,妈妈的花帽隐现在围观的人群后;教室的窗外,妈妈又是一晃而过……妈妈如影随形,可姐弟俩总是发现不了,孩子们发现这个小秘密后都情不自禁地跟着着急了。

读封底。当读完绘本最后一页,合上书。这就意味着这本故事讲完了吗?不。有的绘本还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这样的绘本大部分与封面相呼应,有的甚至需要与封面连在一起欣赏讨论,有的则是故事的结尾与延续。如《咕噜牛》,我们把封面、封底打开成一个平面,这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怪物一般的咕噜牛对上瘦小而灵巧的老鼠,你能看出他们彼此的关系吗?仔细看,主要角色——小老鼠出现在左下方,而与他有冲突的角色——咕噜牛则出现在右上方,这是配合由左往右的阅读习惯。再注意他们的眼神:咕噜牛的眼睛发红、目光直射向他的猎物;小老鼠却是悠然自得、小眼珠滴溜溜地转,仿佛在打什么鬼主意,暗示着这是一个小老鼠对咕噜牛,以智取胜的故事。再比如《神奇的蓝色水桶》草地上遗留下来的充气鲸鱼。……对这样很有秘密的封底,更要教师引导孩子去想象,去发现,去探究。

(二)“思考”

洛克曾说“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因此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

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地暗示读者故事想象的生发点。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孩子再现情节,通过思考感悟绘本以产生心灵的顿悟。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的图画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浓浓人情味的小镇和一个温馨的家庭,不管是人们的表情还是环境物品,都非常生动传神。画面下方的老鼠一家更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乐趣。然而,学生们阅读时对图的细节并没有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师:(看图)约瑟的纽扣找不到了,十分伤心。猜一猜,大家是怎么安慰他的?

生:爷爷说:“约瑟,纽扣丢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生:妈妈说:“爷爷说的对,不可能无中生有呀!”

生:小妹妹说:“我把娃娃送给你吧!”

师:不对呀,这个小妹妹是谁呢?

生: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妹妹!

生:不对,是约瑟的亲妹妹!我在前面好像看见妈妈抱着一个小宝宝。

师: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回看前面的画面……

生:我看到妈妈大肚子了!

生:我看到爸爸为小妹妹做的鞋子了!

生:我发现了这里奶奶在给小妹妹洗澡!

约瑟什么时候多了个小妹妹呢?如果老师不提醒,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发现。由于教师的点拨,孩子孩子们继续绘本阅读变得更清晰有趣了。当阅读把思考的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三)“表达”

人材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如何在挖掘绘本本身的魅力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呢?阅读绘本,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表达的舞台,世界上最好的“绘本作家”应该是孩子。 表达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及想法,现场场景再现;可以鼓励孩子回顾故事内容(角色、情节、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等);可以协助孩子将主角所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活作连结;可以配合故事内容,设计延伸活动,如: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结局或改变故事情节,学画书中图画,完成绘画日记或者合作制作绘本等等。

四、展示为风,奏出“悦”读的交响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在展示过程中交流阅读经验,享受阅读的乐趣。围绕绘本阅读来组织活动,是反馈阅读效果,激发进一步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展览会

半学期举行一次展览会,把学生阅读笔记如摘抄的好词佳句、读后感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既是展示,也是一次检查。在展览中,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总结阅读经验,提高阅读水平。评选出“小书虫”,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通过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要注重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 表演展示

以表演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更能激发学生读书欲望和创造激情。班级可以进行“绘本剧表演”,选择低年级儿童喜欢的、适合表演的绘本,师生一起把绘本进行创造性地编排,做上富有创意的道具和背景,通过这种情景交融的方式,让低年级孩子展开想像,进行富有个性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他们阅读的思维通道。

(三) 手工绘本

绘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那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故事,更在于故事背后深厚的内涵。在每一个绘本故事里,都有许多值得模仿借鉴的东西。当学生喜欢上绘本之后,对绘本的喜爱往往会使他们产生创作的念头,这样可以激发其创造的热情,培养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欣赏美及表现美的能力等。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模仿借鉴,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等学生对绘本有一定了解后,也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绘本故事。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本,有的负责绘画,完工后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阅读品评会,让他们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阅读和每一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绘本阅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的心灵是一颗饱满生命力的种子。绘本是滋润孩子心灵发展的土壤、阳光、雨露。面对一颗种子,我们必须考虑怎么给予它土壤、阳光、雨露,激活其成长。儿童在通向独立文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快乐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黄秀琴.儿童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略谈[J].开放潮·福建教师,2011.2

[2]蔡益萍.心“阅”神往——谈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J].开放潮·福建教师,2010.6

[3]崔利斯.朗读手册[M].南海出版社,2009

[4]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南海出版社,2007

 

作者:郑英雅    

学校: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