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许金香: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发布时间:2015/2/12 16:50:56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拓展延伸已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中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作了一定的阐述,旨在深入理解课标理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拓展延伸   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语文课堂中的延伸拓展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拓展”,不能让学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无所适从,应该多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然而,仔细而冷静地观察目前的语文课堂发现,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为延伸而延伸,把拓展这一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标签,导致语文课堂资源的浪费。

基于对语文新课程实践的一些感悟,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地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1、从语言品味角度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或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既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如,在讲述《黄山奇石》时,教师可着重抓住第三段,这一段中的第1、3两句围绕“奇”字并列介绍了两处景观。由于运用比喻,再加上“飞、落、站、伸、指”等动词,把这两块岩石形态之奇表现得十分具体生动。教学中可让学生细细体味,感受“奇”处。之后课件出示图片“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的形态,看着眼前两块形象逼真的石头,配上悠扬的古筝声,学生浮想联翩,请看学生的习作:

生1:“天狗望月”好像从天上跳下来的一只狗,安安稳稳地落在山顶上。它撑起前腿,一动也不动地蹲在山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苦苦地哀求:“月亮婆婆,请你行行好,把我带回天宫吧!我下次再也不触犯天规了。”

生2:“仙女弹琴”也很有趣。远远望去,就像一位楚楚动人的仙女,身着古装,端坐在那儿轻轻拨动琴弦。那琴声悠扬动人,使人飘飘欲仙。”

学生写作最头疼的就是“没东西写”与“不知怎么写”,现在有课文作范例,又有多媒体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素材,他们的写作兴趣很高,顺利地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2、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后,让学生想象“狼扑向小羊后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狼扑向小羊,小羊一命呜呼。也有的学生说,狼张牙舞爪,凶狠地扑向小羊,这时羊妈妈来了,只见她迅速地冲了过来,勇敢地拦住了凶恶的狼……还有的说……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从主题角度延伸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类似的情节,在不同作者、读者(学生)的心中,会有不同的看法。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如: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我出示李白的《宣洲谢挑楼饯别校书叔云》和余光的《乡愁》两首诗歌,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诗意。

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有“愁”字,“愁”得却各不相同。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背诵积累。这样,教师有意识地查找资料让学生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的一大理念。语文作为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所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所以语文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激发学生作为生活的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必须在生活中学习和积累,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如在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出示了几个问题:村庄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前后有哪些变化?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鼓励学生回家在自家电脑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和交流。我又结合我校开展的“当环保的小卫士”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保护环境卫生?通过延伸文本,学生在网上查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谈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相互间的思维碰撞,加上教师适时点拔、评价,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值得一提是课外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现在教是为了将来不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课外延伸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继之以自觉地、津津有味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如摘抄精彩片段、评析佳作、记录有意义的事、主持辩论会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许金香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上店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