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素芳: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运用

发布时间:2015/2/12 16:52:25

 

摘要: 信息时代的降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开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把握现代教育机遇,逐渐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为此,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优势以及尽快走出纯粹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势  误区  思考

 

如今,网络教学研究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信息时代的降临,既是对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开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把握现代教育机遇,迎接现代教育教学挑战,逐渐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应用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它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与小学语文学科逐渐整合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内外的新型关系等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教学互相交互、互相整合历程的逐步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也将是一个浩瀚而又绚丽的前景。于是,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以及对语文教育教学变革的方向,促进语文教学尽快走出纯粹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等问题,也就成为了当今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研究探讨的问题。只有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才能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发展的进程。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都呈现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的能力,拥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经过完整演示、形成合理教学结构的过程。在辅助教学中,可以创设一系列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动情景,让学生在一个小平台里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用心去感受文本透视的深刻教育意义,这正是它的优势体现。

1、优势一:生动直观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够引起学习个体积极的态度和求知欲望。

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掌握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外部刺激,如生动鲜艳、声像一体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变换的图像文字,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内容在冷冰冰的书本中栩栩如生,学生全方位地、立体地接受信息,对生活的认识也由看书或听教师讲述后去理解空洞内容转化为更加生动直观的画面。

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葡萄沟》一文时,展示了“一大串一大串葡萄”、“红的、白的、紫的……等五光十色的葡萄”几张与葡萄有关的图片,让没去过新疆的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赞叹不已。此时,我没有再过多地解释,只是顺势提问:“从这些图片与课文文字的介绍中,你感受到了这里的葡萄怎么样?”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积极举手,回答道:“这里的葡萄很大,很多,很美。”最后,在教学葡萄干的酿制过程时,我又让他们观赏了“像碉堡似的酿房”和“葡萄干的酿制过程”等声象画面,调动了学生的认识与感知,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稍作引导,他们也便懂得了酿房之所以有那么多个小孔,是为了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将葡萄制成葡萄干。

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无疑会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优势二:方便快捷的操作,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服务于语文教学的种种需求。它不仅能解决课本中的书面知识,还能及时解决学生课堂生成的疑难问题。或许有些问题,老师可以调用已有的知识帮助解答,但是,信息时代下的小学生思维越来越多元化,思考也逐渐深入,在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老师被考倒”的现象。如果再利用课外多种途径的查找收集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现场的学习需求。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传授各种学习方法,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开卷有益”的文章《谁的眼睛最好》时,为了让学生更加轻松地了解“鹰”、“虎”、“长颈鹿”眼睛的作用,我播放了相关的视频介绍。学生接收讯息的能力很好,欣赏完后,就能够结合短文的相关语句快速回答老师的问题,三下五除二,个个都明白了谁的眼睛最好。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思维的火花仍然不断迸发,紧接着我问:“老师,眼镜蛇、斑马、骆驼……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呀?”于是,我立即打开网页,从百度窗口中快速搜索到这些动物眼睛的文字和视频介绍。在学生欣赏了解完后,我顺势告诉学生可用什么方法找到这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寻找资源的欲望。这样,把课堂引申到课外,延伸了知识学习的广度,也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多元需求。

3、优势三:快速自动的处理,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自从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逐渐整合后,教学的规则开始发生了变化。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幻灯机操作方便快捷,计算机又具有快速存取和自动处理等功能。它们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反馈、指导点拨。这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能充分体现。

在教学《太阳的话》一文的公开课时,我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全面考虑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学生参与的讲述、阅读、问题的探讨、回答以及互动式的对话,做到每个学生既能积极参与又能主动学习。于是,一上课,我先让学生说说从课件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完 “太阳”后,我就与学生通过幻灯机共同分享收集到的太阳资料。接着,出示课文内容,图文结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之后,问:“读完,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吗?”让他们大胆质疑,随后,叫班上的“电脑高手”将几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打在课件中的“写字板”上,师生再一同走进文本中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再适时点拨指导。最后,又在课件上出示一个“会说话的太阳”,让学生听听“太阳还想说的话”,也让学生对太阳说话:学完这节课后,最想对太阳公公说些什么话呢?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电教媒体快速自动的处理演示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平台,不仅锻炼了学生学习质疑的能力,而且通过动态课件的演示与计算机中的 “太阳”进行“对话”,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4、优势四:设置动态的背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

语文,其实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学科。文本中的每篇文章,不仅包含着最基础的知识,也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情感。以前,学生的情感认知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现在,有了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后,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动态学习背景,如背景配乐、情感述说、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去感受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作者表达的情感,养成日后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教学《中国结》一课时,我采用让学生欣赏巧夺天工的“中国结图片”,调动学生感知中国情,中国心;教学《美丽的集邮票》一课时,我采用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态的画卷中,感知祖国灿烂的文化;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我又通过背景配乐,有感情地介绍小女孩的情况,调动学生感知那双“大眼睛”是多么渴望读书呀!……实践证明,设置的种种动态背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感官,启迪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各种情感认识。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多方面逐渐融合成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达到优化组合,为语文的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作为教学媒体,计算机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教育功能。它是促进教改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当今信息时代,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都已在我们每个老师的心中根深蒂固。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堂公开课都会“随大流”式地使用教学媒体来辅导教学,且一度认为只要用上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就会学得多,学得广,学得深。其实,只要用心揣摩,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也需“三思”,思考是否用得恰当,是否能起到真正的作用,是否能帮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就会导致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种种误区。

1、误区一:认为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提供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越丰富就越有效。

运用多媒体支持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味地强调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就是强调在单位时间里给予学生尽量多的信息:文字介绍、图片、录像、歌曲等应有尽有。这样大信息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无所适从,思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结果是学过的知识像过眼云烟,记得快忘得也快。这样的课堂似乎充分体现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然而却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感受以及真正的学习效果,仍未脱离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只不过是“开新车,走老路”。

2、误区二:认为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必须按照事先设计的思路去完成教学任务。

正是因为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导教学,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我们都会事先精心设计并考虑到媒体课件操作的顺序,然后在实际教学中,按部就班,力求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往往忽略了课堂生成的问题的引导与处理。这样,既会使教师与学生脱节,即使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了,学生仍然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重点,也会遗失个个“亮点”之处,使课堂留下遗憾。

记得上次有个老师在上《国徽》一课时,当讲到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的每件好事做起,那么我们的国徽的光彩就会更加耀眼夺目时,一个学生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可老师却没过去把他扶起来或叫学生帮忙,只是笑笑而过,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出示一些孩子在身边做好事的图片,告诉学生应该继续多做好事。设想一下,如果当场扶起摔倒的小男孩,再顺势引导:就是这样,应该多从身边的每件好事做起,是不是会比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更有教育意义呢?

3、误区三:认为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只能用唯一的教学媒体其它的都毫无意义。

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一样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实物等。我们不能一味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甚至会出现没有教学媒体就无法上课的例子,明明学生可以看课本上的内容,却非得把所有内容出示在课件上,让学生看着课件学习。其实,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上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导教学,关键是要考虑到在课堂上使用哪种教学形式才能起到最恰当的辅导教学作用。例如,上《美丽的集邮册》一课时,许多老师都会考虑将集邮册上的处处美景设计成一张张可以供学生学习观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但却忽略了那小小的方寸世界——邮票,变成了只是单纯的美景胜地了。要是,将这种教学形式,换成邮票实物,或是直接观察课文挂图,或是将这种种美景浓缩在那一张张邮票之中,一本本集邮册中,相信教学效果会更显著,还可以激发学生收集邮票的兴趣呢!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发的思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种种教学形式,有利也有弊,这是很正常的。那种种误区的出现,也并不是就全盘否认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推动作用和有效发展。正是出现问题与误区,才能促使我们深化认识,继续思考探索,不断尝试与改进,才能更加完善、恰当地使用好种种教学媒体手段,让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优化高效。

为此,我大胆提出自己日后的几点思考:1、在媒体课件使用方面,应该着重考虑到课件上的信息内容是否能突出课文的主题与重点,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2、在课堂教学过程方面,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操控课堂和使用辅助课件,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学手段为辅的思想定向;3、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应该有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难度的环节,为学生创设更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4、在实际操作方面,应该丢弃按照事先设计的思路,更加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及时转变辅助教学形式,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形式,最好能在现场就地取材,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及时解决课堂生成的难题,真正达到学生为主,学有所成的成效。

在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向前!信息技术为我们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以后,我们要消除种种误区,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让信息化的教育给我们教师一个更好的舞台,给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一条更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创教育之新 育创新之人》 李克刚

2、《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 黄震文

3、《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初步认识与实践》 陈带

4、《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 --实践和体会》 禹飚

5、《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认识》   木子

 

作者:张素芳

学校:晋江市罗山街道办事处育青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