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群/陈紫童:小议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发布时间:2015/2/15 10:16:44
摘要: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明确评价目的,正确把握口语交际评价方向,着重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承担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立足三维目标,构建口语交际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口语交际评价手段”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正确把握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方向 方法 策略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时,喜欢从说的内容上来评价。因此,教师们仅重视口语交际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终生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如此短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明确目的,准确把握口语交际评价方向
评价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只有对口语交际评价的目的作出准确定位,才能使口语交际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依托三维目标,建构口语交际评价体系
(一)知识与能力初级目标: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高级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因为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不同,评价要素的组成和每项要素的具体要求也会不同。同样是“倾听能力”这一要素,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在交谈中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的要求同是“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二)过程与方法初级目标:听人说话认真耐心。高级目标:耐心专注地倾听;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当把它视为一个过程。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口语交际训练离开了过程,离开了语言的活动和实践,就难以使口语交际的知识内化为口语交际的能力。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其实质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了口语交际,并逐步养成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级目标: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高级目标: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演讲和讨论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特点的突出体现,语文教学不能离开这一维度的目标。在这一维度上,可以根据各学段的具体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评价:一是交际的态度,如“与别人交际,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二是交际的自信度,如“有表达的自信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交际的文明度,如“交际中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是动态的。一个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从三个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看,我们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能力和特点达到相应的目标,对于学生中出现的种种不同的想法,对待学生的种种差异,我们不要轻易地给予否定,而应该从中找出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为后继的教育提供契机。
三、形成多元化的口语交际评价手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时,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出全面的分析。在评价内容上、评价的方式上、评价的实施上、评价场景的选择上、评价结果的处理方法上是灵活多样的。
1.在评价内容上,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既包括对教师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日常交际内容的评价。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评价,有四个标准可以参考,即趣味、实践、适时、多样。以体现内容语言、伴随语言、体态语言等三重结构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在评价方式上有行为观察,如观察孩子在交际时的神情、文明习惯等;有问卷评价,如新年即将来临,让孩子们与同伴、家长围绕“如何使用压岁钱”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问卷形式进行反馈;此外,还通过情景测试、日记反馈、成长记录袋等方式进行评价。
3.在评价的实施上,采取单元形成性评价,如学完第六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一课后,我们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以不同的身份(“导游”、“解说员”、“游客”等)参与交际。在交际之后,评出“星级导游”、“最佳解说员”、“优秀游客”等,激发孩子热爱家乡情感,具备主动介绍家乡的本领;
4.在评价的过程上,强调事实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意了用肢体语言评价,一个尊重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肢体语言,是对学生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赏识。
5.同样,评价场景也不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而与教学、校园活动同步进行。因为话题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开放的;
6.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可以采用了等级制、星级制、等级+评语等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进步。
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它是一个基础,也是一种实用的技能。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培养过程,而评价是对培养方向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01年北京出版社第一版;
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周卫勇
3、《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评价》,北仑长江教育网,2002.9黄力
4、《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探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6石岩
5、《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效评价的实施》 周淑芳
作者:陈少群/陈紫童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