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香:让创新为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5/2/15 9:36:1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当前存在的封闭式的习作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习作训练,已大大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表达出真正自我、培养出创新能力、体现出较高水平是习作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作为教师绝不能捏着“旧”字不放,习作教学应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创新,让创新为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下面我就习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选择恰当的题材,选择恰当的题材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题材,如记一个人,记一件事一类的旧题材普遍不感兴趣。他们觉得写人或叙事类的作文都没有新意,而事实也证明,他们写出的作文大都千篇一律,言之无物,脱离生活实际,让人读起感觉硬邦邦的,学生的童真、童趣和童韵更是无从体现。因此,我觉得在选择作文题材时,应多倾向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题材,以激发其潜能,引导其思考,启迪其创新。如让学生尝试编写动物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小学生大多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一般都喜爱童话,对童话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学生写起童话故事来篇幅往往较长,情节曲折动人,表达方式多样,叙述手法也变化多端,拟人、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都会得到较好运用。在教学中,我常会引导他们围绕已确定的中心去想象动物的思维、语言、行为和活动,恰当地运用好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人格化,在童话世界里,让真、善、美得到弘扬,让真、善、美得到学生的认可。如写狮子,应表现它的凶猛、威武;写狼应体现它的刁滑、贪婪;写狐狸则反映它的狡猾,要用语言来塑造它的奸诈狡猾;写老鼠应突出它的胆小怕事又不缺乏机敏,并让这些性格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有利因素。
二、多练习想象作文,多练习想象作文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表象进行加工创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形象思维的核心。“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多练习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无邪,好奇心强,他们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更讨厌老套陈旧的作文题目,部分学生特别喜欢写想象作文。
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以下几类想象作文特别感兴趣。
1、求异类的想象作文。即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多向思维。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观看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VCD后,我启发学生,假如结果不是渔翁得利,另有别的结果,让他们自己去想象,结果那次的作文真是异彩纷呈,精彩不断,有的同学写了最后蚌大哥在鹬妹妹的柔情蜜语中丢掉了性命,有的则写了双方互不相信对方,最后都被活活地晒死在了沙滩上,有的还反其道而行之,说双方为了活命,都放了对方,结果是渔翁因此郁闷而死。这样的想象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2、延伸性想象作文。延伸性想象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化想象,给故事加上一个不同的结尾。这种作文的结尾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如有一次,我给学生写了一个故事的开头:“夏日的傍晚,我上街办事,忽见前面有位青年脚下一滑,摔出好远。原来,那青年踩着了一块西瓜皮。……”在这次的作文中,我班的一位学生出人意料地写出了:“此时,那个青年猛地转过身,一甩手,将那块西瓜皮重重地扔在街当中……”之后,引发了一连串的意想不到的趣事。这样的想象既大胆又新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既合乎情理又中心明确,真不愧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3、假象类想象作文。这类想象作文是一种未能实现的理想,它是小朋友心目中最真诚的理想、期待或祝愿。这一类的想象作文与现实的关系最为紧密,写作时,要对生活仔细地观察。如学生最喜欢写《假如我是老师》,在这一类文章里,充分地表达出了他们的情感与对老师的崇敬和期望,是他们结合平时对老师的观察之后进行合理的想象而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真诚的呼唤。
三、引导多元化思考,引导多元化思考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是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面对新世纪信息革命的挑战,我们培养的学生,头脑应当更灵活、更机敏,思维应更具创新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能想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发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五花八门”的作文。那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呢?
1、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问题。学生要学会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写《我的课余生活》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写课余生活如何丰富多彩、如何有劲,但写出来的文章却大同而小异。当我在作文课提出让学生换换脑子,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有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写出了自己课余生活如何贫乏、枯燥和自己渴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体会到一些作文题可以“反向”思考找出新路子,而且立意也能围绕中心,又能写出自己的新意,往往能引得我们会心一笑。
2、打破思维惯性,培养学生的变通性。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于一般的新观点,从而形成创造性的构思。如写《小草》,我班很多学生都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引导他们要学会思维的变通,从各种方面去立意,这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从小草的药用价值联想到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学生从小草深扎的地下的根联想到做人要踏实;有的学生从小草生长的悬崖峭壁上联想到要有远大理想;还有的学生则写到了小草软弱,风吹两边倒……视野开阔了,眼光放长了,思维发散了,人的智力又得到了开发。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习作教学在创新的旗帜下,找到更丰富有效的载体、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的心灵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让老师高举“创新之火”,扫除作文教学的陈弊、照亮作文教学的坦途、指引作文教学的方向,让我们共同为“作文的创新之火”添上“智慧之柴”,让它燃烧得更旺、更旺、更旺吧!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在插上创新与想象这对翅膀后往更高的方向腾飞。
作者:周惠香
学校: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