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李菊燕:浅谈新课标下写字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5/2/15 9:56:46

 

摘要:发扬汉字的美与智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依据新课标精神采取情致酝酿、科学施教、营造氛围、师者为范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习字辅德,以习字增智,以习字益美,以习字砺志,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情致酝酿  科学施教  营造氛围  师者为范

 

《周礼》中所说的“六艺”是教给贵族儿童的六种文化,其中“书”是指写字。就像西方人把音乐作为通识的基础教育一样,中国人的通识基础之一便是写字。写字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现代书法家沈伊默先生曾说“它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引人欣赏,心畅神怡。”写字教学能让我们的莘莘学子揣摩那纵横万象的点画,推敲那千姿百态的结构,探索那鹜极八方的布局,体会提按顿挫的律动,膜拜那揖让开合的神思,从而发扬汉字的美与智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写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灵性。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比新、旧课标后发现,新修订的语文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规定更详实、更具体,而且要求也增多了。写字,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写字过程中,学生不但体会到汉字的优美,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

一、情致酝酿——学书寓趣乐融融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写字是一种动作训练,如果日复一日单调地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德国哲学家海得格尔曾说:“我们理解任何东西,都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而是用活动的意识去积极地参与,去创造性地思考。” 当学生的眼里,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跟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的人,枯燥的写字教学也就变得充满人文情趣,学生的写字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1、穿插形象故事,增加课堂趣味

在写字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穿插形象故事,做绕口令游戏,编编顺口溜,组织“给它找找老朋友”等有趣的活动,可以开启孩子们的心智,增加写字教学的趣味,让孩子在快乐中写字。我在课堂上教基本笔画“横、撇、捺”时,把“横”比作宽又直的马路,笔就是汽车,教孩子执笔,小汽车开过来又开过去,小汽车在来的时候要短些,开过去的时间要长些(“横”的运笔)。“撇、捺”被形象地称为“小螳螂”。螳螂头朝左抬起是“撇”,朝右抬起的时候是“捺”,头要小,肚子要大,后背要收笔轻起。基本笔画经过这样的思维“加工”,运笔方法就鲜活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这就让书写变得趣味盎然,学生自然也就学得不亦乐乎!

2、编诵儿歌记忆,立体感受趣味

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立体感受写字带来的喜悦,组织学生编诵儿歌记忆方法,培养他们的心灵情感,从而寓教于乐。如“拿稳笔杆,不松不紧。从上而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横平竖直,注意间架。上下左右,配合匀称;行行整齐,字字端正”等等。此外,还可在跳橡皮筋等活动中一边跳一边唱写字歌,使学生记住写字的规则,在多种愉悦的活动中踏上神奇的写字之旅。

二、科学施教——贵在得法妙在人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写字教学如同教孩童学步,起初要你双手扶着一步一步地走,渐渐放开一只手搀着走,最后他可以放开双手独行,并逐渐学会跑,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因此,学生写字过程中需要教师细致地指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重视双姿指导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通过观察,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几种错误的握笔姿势。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正确写字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而针对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错误,我总是先在学生在写字之前,提醒他们调整好姿势,让孩子背诵《写字姿势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要求学生达到:“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姿势。

2、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有些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一方面是因为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在写字课上,教师要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养成“提笔即练字”的意识。特别是要抓紧日常各门作业这一练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当然,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仅仅靠几节写字课,而应该要求学生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并经常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重要性,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齐抓共管,争取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认真检查,逐步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三、营造氛围——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1年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欣赏名帖、写字比赛、作品展览、评选“小小书法家”等活动,激起他们写一手漂亮字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让学生在欣赏、互评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从而陶冶情操。

 1、欣赏名家名作,提升艺术享受

古代书法碑帖是最经典和最有代表性的范本。它们具有古朴、率意、奇趣的特点,是学生学习书法的楷模。欣赏古代碑帖,或者是现代书法家的作品,不是欣赏其文字内容,而是要学习作品的点画、结字和章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先看整体效果,对作品整体有了宏观把握,然后再欣赏章法布局,进而研究结字特点,再由结构看点画线条的妙处,最后回到整体风格、意境的把握上。使学生感受点画结构的形态美与作品内容相融的内在意境美,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充分展现、强化和发展,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2、组织展览评比,形成美育氛围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展览、评比、观摩等活动,让学生的写字训练活动普及化,形成美育氛围,使学生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如,可以结合兴趣小组开展写字活动,一月一比赛,一月一评比,组织作品展览,评比“小小书法家”。这种以赛促练、层层推进的做法,可以使学生经常处在“人人勤练字,个个写好字”的良好氛围中。让学生在美的环境、美的熏陶下感知美、欣赏美,进而用美的心灵和行动去创造美,展现美。

四、师者为范——百炼成钢绕指柔

 “育人先炼己”,字是一个人的终身名片。写好汉字不仅仅是书法家的事,而应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素质,更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练字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及身心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书写能力也会影响知识的传播效果。如果教师的板书规范、字体清秀就能达到知识的准确性和思想性统一。实践证明,写字漂亮的教师,容易确立职业自信并获得学生的喜欢与敬仰。

 1、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特殊的影响,是对他们无声的引导。不少教师在板书时,字迹忽大忽小,笔迹龙飞凤舞,这对于善于模仿的小学生来说,长期耳濡目染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或批改作业时,书写应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锤炼教学内功

教师是书法艺术的继承者与嫡传人。三笔字乃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必要时也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学校可以聘请专家为教师举办书法讲座,定期集中指导训练,从汉字基本笔画练起,不断把握间架结构规律,以致领悟行款章法,提高教师写字综合水平。

《宣和书谱》中提到“书非小道,本以助人伦,穷物理,神化不能以藏其秘,灵怪不能以遁其形”。古人认为书写的最高功能和经典一样可以表现人心,表现高贵品格。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蕴涵着智慧和文明,蕴涵着图画和节奏,蕴涵着做人的道理,一个人的书写能力会传达自己的个性与修养。“字如其人”,一种成熟的字体,是人内心和谐的外显。而这些人文精神的传达也是蕴涵在教师和学生一笔一画的训练中的。就让写字教学真正做到以习字辅德,以习字增智,以习字益美,以习字健体,以习字砺志,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4、《素质教育博览》

5、《中国书法》

6、《青少年书法》

 

作者:李菊燕

学校:泉州市安溪县蓬莱中心学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