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艺平:识写结合 提高识字效率
发布时间:2015/2/15 10:09:21
识字写字既是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一项教学内容,又是联系紧密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写字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的,指导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又是巩固识字的过程,两者有机的结合,必然会起到“1+1>2”的效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谈谈“识字”教学与“写字”教学的结合。
一、克服“满堂讲”
上课时有的教师精神饱满`眉飞色舞地忙于讲解分析,一节课只剩下五六分钟让学生识字写字。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等都减弱了,怎能记好生字呢?写字来不及只好放到下课或放到课外,有时专门安排一课时写字。结果呢?课后抽测一个小组学生对生字的识写情况,正确率只有68%,而且书写也不够美观。这是把“识”与”写”完全分家了。所以应克服“满堂灌”,注意讲练结合,采用分散识字,让识字融于阅读中,边读课文边识字。
二、根据汉字特点识字
低年级学生往往从对字形结构的感知开始,对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对个别细节部分辨别能力较差。教学时,除了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字义,还应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参与认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鸟、乌”教学,“乌”是在“鸟”的基础上教学的,可出示写有“鸟”的卡片,告诉学生:老师这儿有一块神奇的笔檫,只要轻轻一檫,“鸟”就变成另一个字了,哦!原来是“乌黑的”“乌”,记住了小鸟的眼睛丢了,看不见了,到处乌黑的。“生与牛”易混,教“牛”时可用一个口诀“一口咬住牛尾巴”,“尾巴”被咬住了,自然比“生”字少了最后一横。“鱼”字较多学生易把最后的横漏掉,可及时提醒学生:咦!你怎么把鱼的尾巴都吃掉了?告诉他们这横就是鱼的尾巴,学生也乐于接受。其实汉字教学并不枯燥,只要善于挖掘易于被学生接受的东西,对这些汉字易错的部位强调写正确,并当堂动笔让学生写,对提高识字的准确无疑是有好处的。
三、“识”“写”相结合
“识”与“写”结合,动静合理交替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识”与“写”结合减轻了学生识字写字的心理负担,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低年级学生肌肉易疲劳,易出现手软眼酸的情况。在写字的视觉和动作之间需要不断的协调。良好的协调关系需要经过训练,每一节语文课都要安排一定的写字时间使学生尽快地建立起这种协调关系。初学时看笔顺一笔一笔写,接着看部件写,然后看整个字写,最后看整个词或短语写,把字写正确`美观就不是难事了。
四、及时肯定识字成绩
小学生荣誉感强,喜欢表扬与鼓励,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要及时给予精神鼓励:“只要大家认真写,慢慢写都会写得很漂亮。写的好的,老师会在你们的本子里面画好看的苹果花。”而且每次写字前我都会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苹果或好看的花,学生很喜欢,也使我对他们写字的要求得以真正实现。课后他们还比“苹果花”的多少和大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激发儿 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于写不好的不要生气,要耐心开导,手把手地教,哪怕有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表扬。小小的苹果明显地起作用,既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对他们所写字的评价,更使他们下次的作业做得更认真。
以前“识”“写”分家,就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居然把本子横放着歪着脑瓜写字,没有家长反映,我还蒙在鼓里。因此,每一节语文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动笔写字,还可以对他们不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及时的纠正,并认真指导督促,这对他们一辈子都是有益的。书写完后,认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求读一读、看一看,同桌间评一评,使“识”“写”真正完美结合,并且可以提高书写质量。
作者:梁艺平
学校: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