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玉姣:谈三年级习作指导

发布时间:2015/2/15 10:33:0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指导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习作,由段到篇的过渡,往往无从下笔,产生畏惧心理。作为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过渡,应该从文本阅读教学中孕育学生的习作能力;注重引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和习作素材,为习作提供源源不尽的能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指导  三年级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后,由段到篇的过渡,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为主的过渡,这是个转折点,又是一个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突破这一难关,开展有效的指导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习作基础,使学生乐于表达,轻松地动笔习作,是所有小学语文老师不断为之探索的问题。在三年级教学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立足文本阅读,是习作的最好蓝本

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和习作并不是隔离的,而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教材是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每一篇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还是从文章的语言、写作方法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更是习作的最好蓝本。“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因此教师必须借助教材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特点和生成性资源,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在文本学习中,积累丰富语言和素材,感受文字的温度,学会对积累知识的运用,学习表达方法。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对指导学生习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感受语言的温度,移植教材的字句

语文教材名篇佳作荟萃,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范例,可称得上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其语言,或朴实大方,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或自然清新,字字珠玑,语言技巧十分高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尝词语的味道,斟酌词语的用法,广收博采,并提供一定的词语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作者描绘各民族的小学生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等。在回忆中积累,在积累中感受词语的细微差别,感受词语所蕴藏的色彩。学生自然在区分中,在图片的视觉冲击下,感受“绚丽多彩”的颜色之多,色彩之美,色彩之艳。巩固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迁移运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图片的展示或语言的描绘,让学生感受“绚丽多彩的烟花”、“绚丽多彩的广告”、“绚丽多彩的晚霞”、“绚丽多彩的世界”等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词语,感悟词语搭配的运用,感受词语的魅力,在习作中就能自如地移植教材的字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抓住机会,迁移运用。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而薄发,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能正确地使用语言,使习作的语言丰富多彩,为习作增色不少。

2.运用教材中的表达方法,增强习作的感染力

学会正确运用恰如其分的表达方法,会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写好习作就应重视表达方法。充分运用表达方法,就会把习作妆扮得多姿多彩。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里面有很多表达方法值得学习模仿。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总写秋天的特点,再分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以及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在教学中,教师留意引导学生从教学中学习表达方法,学会谋篇布局,先总写,点明主题,再分写,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描写事物,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本课教材语言优美隽永,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艺术魅力,并安排相应的仿写句式,巩固修辞手法的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迁移,增添文采。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名家精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课内的积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运用教材中的表达方法,丰富语言仓库,增强习作的表达效果。

3.借鉴教材中的素材,拓宽选材的思路

阅读与写作、接受与输出是一种互动式的一体化语文实践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直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主题明确,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也就是说每个单元的习作都与本单元的教材紧紧相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会碰到“学生咬住笔头不放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素材的积累。常言道,写文章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空洞,习作就失去光彩。教师在习作素材的引导中,可以整合单元课例的素材,在单元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打开素材的大门,使学生在习作中“有话说”。就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其单元主题为“多彩的生活”,教材的编排紧紧围绕这一单元主题,《我们的民族小学》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金色的草地》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爬天都峰》记叙了儿童登山的情景,《槐乡的孩子》描写乡村儿童采摘槐米的经过。每篇课例的素材都是种典型,都在潜意识中启发和拓宽学生习作的思路。学生在第一次习作前,教师不断地引导积累运用,在课例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素材述说自己的生活。提前准备铺垫,既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在习作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4.依托教材,仿写练笔

利用教材仿写,对于三年级刚起步的习作引导是不容忽视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在《谈写作》一文中说:“创造的定义就在于平常的旧教材之不平常的新综合。”由此可见,仿写的用意不在于刻意的模仿,而在于加入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去大量地仿写范作,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突破,力求创新。而教材就是学生仿写的好例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中有个精彩的片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者用了很多的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等,恰当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句子,为习作打下基础。《秋天的雨》这篇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生通过仿写句式,学生学会了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富有神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文章结尾使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究竟小男孩是否再次鼓起勇气为高尔基拍照,很多孩子浮想联翩。就势利导,让学生运用教材中人物之间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细节描写,续写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小练笔中放飞想象的翅膀。阅读教学中会有很多好的练笔机会,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抓住契机,指导小练笔,让学生想写,乐写,摆脱畏惧写作的心理障碍。

二、鼓励延伸积累,让习作更多彩

写好习作,语言积累和生活感悟的沉淀是至关重要的。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才会得心应手,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课标中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延伸课外积累,使学生养好良好的习惯,有丰富语言积累和感性的生活体验作为积淀,再自如地运用方法和技能,学生的习作之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1.积淀阅读,勤动笔

虽然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名家名篇,但是篇目有限,为了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积累。对于词语的积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并定期诵读,鼓励学习运用。素材的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写小体会,丰富个人的独特感受。总之,有阅读就有摘录就有体会,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痕迹”,才能在下笔时自如地运用,信手拈来。

2.捕捉生活,善观察

习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准确、具体、生动地反映生活,才能使习作不空洞乏味。三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小,生活体验有限,习作时经常苦恼“无事可写”。可以通过家校合力,利用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共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写观察的心得入手,获得宝贵的生活体验。例如:中秋佳节,闽南地区都会开展博饼活动。教师在节日佳节之前,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场面的气氛;场面的布置;博饼过程中,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让画面定格在学生的心中,在下笔习作前,做到“胸有成竹”的境界。而且从生活中来源的习作素材,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习作。

三、激发学生兴趣,是习作的源动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是学生刚刚迈入习作的门槛,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很重要。要使学生乐意去写,把习作过程当作一种情感的倾诉,而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兴趣作为一种内驱力,会更稳定持久。

1.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敢写

在学生刚接触习作时,怀揣着畏难心理。教师在布置习作前,应做相关的指导,使学生有板可依。习作的主题除了教材中要求的八篇习作外,学生习作的内容最好是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这样学生才能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习作。摆脱畏惧心理,同时才能保持习作的兴趣。

2.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乐写

三年级开始习作,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是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获得教师的赞扬,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学生习作的催化剂,使学生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的每次习作,哪怕是一个词语使用得恰如其分,就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总之,三年级习作指导在习作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起步作用。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培养过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汲取好词佳节的营养,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堂所学习的表达方法,并在课余生活中将阅读积累进行到底,获取源源不断的灵感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习作的主人,才能在习作之路上迈开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罗雅梅.关于小学三年级习作指导的尝试[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08

[2]杨静.激发兴趣细处入手 抓好起步习作指导[J].科教文汇,2008-12

[3]周惠香.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思考[J].名师工作室,2013

[4]陈永强. 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 新疆教育,2013-4

 

作者:陈玉姣

学校: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