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秀琴:让经典诵读溶入孩子们的生活世界

发布时间:2015/2/15 14:31:44

   

中华经典是“天地间永垂不朽的作品”,它浓缩了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人类任何一个文化系统均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对于经典诵读的方法指导,目前存在着诵读形式单一学生难以坚持、教师指导缺位学生缺乏兴趣、诵读管理松懈导致一暴十寒、分析讲解过多造成本末倒置等问题。语文教师在“小学生经典诵读’”指导中担任内容把关者、方法指导者、活动组织者、效果反馈者、关系协调者。语文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来提高教学效果,其常见方法有故事引路、情景激趣、学生示范、媒体演示等。但是,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丰富多彩的诵读,才能够使经典诵读工程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够使学生克服浅尝辄止、蜻蜒点水的毛病。只有运用多种方法,综合推进经典诵读,才能够让经典诵读勇立潮头、经久不衰。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经典诵读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吟诵

古诗词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本人注意根据时令节气的变化,选择与之相应的古诗词和学生一起背诵,使学生感觉古诗词离实际生活并不遥远。春天来了,河边的柳树绿了,我们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雨绵绵时,我们大声诵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清明节到了,我们背诵《清明》和《寒食》等诗词,了解古时后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寒冬来临我们一起感受《江雪》《梅花》,让学生感觉到古诗词表现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诗人的思想、情感就活在文字中。平时,我还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到郊外、到公园去感受诗词的意境,使古诗词学习融入生活,融入学生的真实情感。

二、给经典分类吟诵

根据古诗描绘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归纳出不同类的古诗名句,进行分类吟诵,能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又能达到积累运用的效果。如:按照四季顺序归类。如描写春天的诗句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描写夏天风光的诗句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冬天又是另外一番风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学生们踏着诗人的脚步,走过了五彩缤纷的四季。又如送别诗,李白笔下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笔下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的“莫愁前路无乱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进行归类离别情景各异,但都道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此外还有爱国诗、励志诗、风景诗、抒情诗等进行分类吟诵。

三、品诗味于意境中吟诵

小学生接触古诗词如果一味地死背,必将影响兴趣。本人在教学古诗词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品味古诗词的特有意境,从而自然地溶入诗文。

1、引用故事领会诗的内涵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古诗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妨用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古诗的背景及诗人的坎坷经历,把学生带进诗人内心世界,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如: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为了使学生准确领会诗人的情感,我向学生讲述了诗人写诗时的背景:“有一位叫贺知章的唐朝著名诗人,他从三十六岁就离开家乡杭州到洛阳做官,直到八十六岁时才得以返家乡浙江萧山.,我们算一算他离开家乡多少年了?五十年啊!几万个日日夜夜的思念,现在终于回家乡了,你们说他的心情会怎样?回到久别的家乡,到了村口碰到一群小孩子,可是他都不认识他了,把他当成外地来的客人。
于是他就伤感地写下了这首诗--《回乡偶书》。”故事讲完,学生便深切地感受到诗人那种久别家乡而家乡的人们慢慢地把他淡忘的复杂心情,从而更深切地领会诗的内涵,产生我要学的需要。

2、创设情境表演步入诗的意蕴

许多古诗词有很强的情境性,适合表演。让学生把古诗词内容演成情景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如本人在执教孟郊的《游子吟》时,抓住“手中线”和“密密缝”,让学生想象画面。此时,这位母亲在想些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在放飞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的母亲平是进怎样对自己的关爱?很自然地入了诗的意境,理解了母亲“密缝”的深厚意蕴。至此,学生感恩的心弦被拨动,接着请学生自愿的上台表演,其它同学用缓慢的语速朗诵《游子吟》,这种昏暗的油灯下白发亲娘为儿子缝制行装的形象与自己母亲关爱自己的点滴交融在一起,永远存活在了学生的记忆深处。

3、运用绘画再现诗作背景

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古诗文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课本插图或自制的多媒课件根据诗的内容绘制诗意图,再现情景,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如教学杜牧的《江南春》时,我让学生画一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或用简笔画,或用素描简单勾勒,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美丽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万紫千红,青山绿水相互辉映。在蒙蒙的春雨之中,有许多的亭台楼阁,雕龙画柱,好一幅烟雨迷茫的江南春景图啊!然后根据这些画继续引导学生:这么多的寺院、这么美丽的亭台楼阁,在科学落后的古代需要多少的劳动人民的血汗才能建造起来呀!这样,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自然契入学生的心里。 

4、借助想象感悟诗的意境

如本人在教学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尽”、“生””等关键字展开想象。一片荒芜的古原上,在春风的吹拂下,被野火烧过的野草顽强从地下破土而出,展示着蓬勃的生命力。再读“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又引导学生抓住“满”字展开想象,体会到在荒芜的古原上,诗人在此送别自己的好朋友,连小草都充满了离别的伤感,更何况是人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把学生的情感与诗人拉近距离,古诗的意境美也就一览无遗了。

总之,古诗文学习有着丰富的方法,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为学生着想,努力探究语文学习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让经典诵读溶入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真正爱上古诗。

 

作者:王秀琴

学校: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