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何珠:让童话浸润童心

发布时间:2015/2/15 14:53:02

 

摘要:人类的发展始于儿童,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共同期望。儿童是童话的忠实拥护者,童话里的世界带给他们求知欲和想象力的满足。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儿童接受知识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书本当中,为儿童保留童话的空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字:童话 小学生 成长

 

法国文学史家波尔·阿扎尔说过:“儿童们阅读安徒生的美丽的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也从中自觉做到做人的准则,作为人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对恶尽管模糊,他们也会感觉到。恶的东西,既存在于他们的周围,也被感受与他们的内心。”[1]童话与儿童心理特点内在的一致性,为童话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价值提供了条件。因此,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者都应该顺应这一特点,利用在小学生阶段儿童各方面的可塑性这一点,尽量为他们创造一个充分的童话世界,为他们择好、讲好童话故事,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一、童话教学应该多样化

在小学阶段的童话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以及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而忽略了童话对儿童的审美观、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文中的童话教学常常是:知道故事的名字,发生了什么事情,学习新的词语和语句,进行品德教育。文学作品带给他们的趣味和愉悦性荡然无存,何来寓教于乐?因此,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儿童富有想象力和道德感等具有极大可塑性的基点出发,进行多样话的教学,让学生从童话中得到尽量多的美好体验。

(一)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小学生理解童话的情感和涵义。

小学儿童的生活是想象与现实的结合,他们常常借助自己的幻想来满足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憧憬。小学阶段的小学生对童话中的人物的情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把握好感情让学生融入到作品当中,在童话作品中往往更需要教师投入恰当和真正的感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主人公的情感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如在童话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这篇童话创作的背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对外婆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可以更深刻地让小学生了解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对贫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又如在童话诗《柳树醒了》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深情活泼地朗读,让同学们进入春天的场景中任意想象,感受到春的特点和美丽……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自身朗读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情感从而认识童话的深刻涵义。在很多情况下,儿童的感知通过他们的情绪参与来体验情感,因此要让学生感知到想象中的事物,通过教师的引导反复朗读激发他们的情绪,从而达到理解童话情感的最佳境界,在朗读中获得情感体会。从教师的示范朗读,到学生的带有感情朗读到有所领悟地朗读,每个阶段让学生加深情感,从而在看到和读到童话课文时脑海中能浮现相应的场景,从而更加地理解作品的情感。

当然,在朗读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不同角色的演绎。童话中的人物个性各不相同。同学在朗读过程中应该先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想象他们说话的语气和动作。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课文朗读中,可以分不同角色朗读,学生通过把握小白兔勤劳以及小灰兔不劳而获不会为以后打算的不同个性,用不同语气去把握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小白兔和小灰兔说话的口吻。通过故事的叙述和角色语言的演绎使小学生更容易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设身处地进行体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培养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

(二)表演童话故事,引导小学生正确把握人物的形象。

童话故事的表演也是让小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了解主人公的心灵的一种比较有用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好模仿,在对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特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采用“童话故事真人演绎”或者对童话进行续篇想象改造并表演出来。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童话故事的过程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和心灵,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如在阅读课《幸福是什么》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三个牧童以及智慧女儿,从把握不同时间三个牧童对幸福的不同理解来诠释这三个牧童的成长。学生在表演之前和表演之中以及表演后对于这个童话故事的所要传达的意思就有了一定的理解,幸福就是做有价值的事情。因为他们在表演中,要好好讨论思考怎样才能演好这个角色,这个角色他的个性是什么,为什么他会感到幸福,从而得到同感。

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同学续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去自主把握童话故事的结局,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学习欣赏完《小木偶的故事》后,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续写这篇童话故事,然后表演出来让大家看。在前面一部分,笔者呈现了一篇小学生所续写的《小木偶的故事》,里面的人物特点较为饱满,教师可以选取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演,若时间允许的话也可以举办一个“童话,我来写”的活动,让每个同学所想象的童话故事表演出来。小木偶能不能找到他的包包,小红狐会不会受到惩罚等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展开想象,让他们的价值观在童话的感染中走向正确的方向。

(三)续写童话故事,引导小学生进入丰富的想象空间。

表演童话中可以采用同学们对童话结局的想象,即对童话故事进行自己的创作。教材中的童话课文通常是改编后的童话,有些结尾可能还不是结局,而有些结尾可能还不到结局,这就会给学生留下许多疑惑和猜想。教师可以在同学们对童话的结局有所兴趣和疑惑的时候,让学生去对童话进行续写,生通过他们的想象后通常会写出许多让我们感到感动和有趣的童话故事。在这点上教师应该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学生固定住模板,也不要给他们要求,如要写得很好像写作文一样,这样子有些学生写的兴趣就已经磨了一半了,让学生形成了脑袋里的想象也都成了要写得很好老师才会给高分的印象。而应该让学生去自由想象,对主人公的遭遇可以把它改写也可以把它继续写下去,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中,教师在结束课文教学前,可以引导同学提出“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回去会怎么做呢?”,调动学生联想的兴趣,让他们课后去进行想象并写下来给爸爸妈妈看,给同学看,给老师看。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有些童话中的深意或许不为他们所理解。但在他们的无意识中,真善美的尺度已经在心中滋长。在童话教学中不能只进行品德教育,而应让他们感受到主人公的感情,体会到主人公的善良、真诚等品质。进行童话教学应该是双方的交流,言语上的心理上的交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不仅仅是教育目的。

二、童话的课外阅读书籍和影片观赏筛选应有选择性

保护孩子的童年,尊重儿童是家长们时刻不能忘记的重任,培养孩子成才,不单单是看他们的学业成绩,而更应该关注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需求,让他们的心灵从小得到童话的滋养,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童话的魅力,学会宽容、爱等品质。

在家体教育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方面。根据现代儿童发展理论,把儿童的发展看作发展主体不断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首先是一个动态的自我塑造的过程,而发展的结果,取决于发展过程中主体在构建过程中对于什么和如何反应做出选择。因此,儿童的发展与他们的选择有关。家长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也不可忽略他们对自己所喜欢的书籍的自主选择。家长在给小学儿童选择童话的阅读和欣赏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选择快乐的童话书籍和电影。

小学儿童在阅读童话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情感体验是快乐,他们喜欢看的书和童话片是要让他们感到快乐和兴趣的类型。家长们应该不只是从单方面出发去选择书籍给儿童,而应该从小学儿童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爱好出发,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选出小学生真正喜欢的。现代社会的压力和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常常带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导致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失去了他们本应该享受到的美好童年。有趣味和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文学才能够让他们真正去接受和受到感染,给小学生选择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书籍是给儿童最好的礼物。如《彼得·潘》、《长袜子皮皮》等这些让小学生看了捧腹大笑、感到愉悦的书籍,以及一些在形象上、语言上和情节上给孩子带来快乐的童话题材影片,如《小熊维尼》等这些充满童趣和笑声的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电影都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并从而感受到审美的快乐、情感的快乐和爱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选择洋溢爱和情感的童话书籍。

童话中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爱的体现,友爱、亲情的爱、对万物的怜惜等等。马斯洛层次告诉我们,如果儿童的爱得不到满足的话,那么他们便得不到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和家长在给儿童选择童话题材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儿童的爱是多方面的,应该给他们提供不同方面的爱,使他们在阅读和观看童话电影中体验到爱的美好,学会关心他人。

在许多童话和童话题材的电影中都包含了各种丰富多样的爱,如在《乌丢丢的奇遇》中,吟老对父母的思念、乌丢丢对布袋爷爷的爱以及乌丢丢对珍儿的友爱;而在《野天鹅》中艾丽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忍受荨麻的刺痛织好了十一个皮甲,最后使她的十一个哥哥变回人形,在安徒生的这篇童话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艾丽莎的善良,更感受到了她与哥哥们之间的兄妹之爱。而在《小熊维尼》中,就很好的体现了维尼和他的好朋友罗宾以及皮杰之间的友谊,他们一起找蜂蜜一起探险……从这些充满爱的书籍和电影中,小学儿童在欣赏和阅读的同时,也会感同深受并反观自己,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去关心自己的朋友以及父母和兄弟姐妹。

(三)选择有关成长主题的书籍和童话类型的电影。

童话不只是带给小学生快乐的体验,让他们处于长不大的状态。小学生在不断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在随着主人公的成长而体验到成长的痛苦和快乐以及获得成长的概念。因此,对于童话的选择也应该从价值观、审美观和语言发展等方面来考虑,而不单单是关注于带给他们的快乐体验。教师和家长在给小学儿童选择材料时,不应该从自身的价值观出发,选择自己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学习的书籍,而家长们选择的往往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那么他们自然不会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平等对待儿童的阅读兴趣,为他们选择喜欢的、适合的、想象丰富的和贴近生活有利于他们成长的作品。如《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和《三只小猪盖房子》、《小鹿班比》、《狮子王》等这类让孩子在阅读和观看的时候不自觉地与主人公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从而消除成长中带来的焦虑,克服矛盾感,从而健康地成长。

儿童是童话的忠实拥护者,童话为他们提供了想象力遨游的空间、游戏的场所,童话是他们天然的丰富的精神食粮。让童话浸润童心,使他们的心里充满各种奇思妙想,让他们在童话的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白静.论童话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7(5):51.

 

作者:何珠

学校:福清市滨江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