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檀珍玉: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2/25 9:20:0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的3个学段(1——6)年级中对于阅读教学的目标表达中,有一个目标始终不变且贯穿始终,那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可见朗读是多么的重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朗读,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它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朗读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更是重中之重。那么,作为常期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我,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严把字词基础关,养成正确流利朗读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识字量不多,叫他们读短短的几句话,他们往往都不能做到正确地读,经常出现“漏字、错字、添字”等现象。当然,要想流利地朗读,那更是难上加难。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对课文的字词不能做到字字会、句句熟。那么,我们老师在教学时首要任务就是严把字词基础关,让学生在面对课文时做到能正确地读,所谓“正确地读”,就是学生朗读时要用标准的普通语,把课文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尤其是注意声母中的平翘舌、韵母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同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音的读法,比如:多音字、轻声、儿化以及 “一”“不”“啊”等一些字的变调等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我们再要求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为了让学生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分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

(1)、在家里预习时,我先让学生给课文中的生字戴上拼音帽子,然后读生字3遍,读的时候注意生字中的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然后再自己试着读课文3遍,最后读给家长听一听。

(2)、在课堂教学时,我还认真地进行字词教学,选出在家里预习较好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进行带读,帮助学生克服生字障碍。对于课文中的长句我还用示范读和跟读的方式进行重点指导,然后进行“读书接力赛”(即抽生接力读课文内容,让其他孩子评,说说哪里添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读错了字等等)在互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接着再从点到面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读得好,对读得好的小朋友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

(3)、在读书的过程中,我都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四到:即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即眼睛要认真看书,耳朵要注意听,手指要指着书读,嘴巴要大声地读出来。

通过以上几点的训练达到严把学生的字词关,让学生做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养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好习惯。

二、严禁“拖腔拖调”,养成有感情朗读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之前的学习所接触的往往是唱儿歌等形式,因此到了一年级朗读课文时,他们往往还存在着严重的“唱读”和“拖腔拖调”的现象;或者是由于学生的热情过于高涨过分地“宣泄”自己,以至于在朗读时出现“喊读”或“一字一顿读”等现象。总之,一年级的小朋友朗读时很难走进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感情基调,不能做到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

(一)示范朗读,先扶后放:在朗读初期,每篇课文我都会先给学生示范朗读,或者多播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让学生模仿,形成初步有感情朗读的印象,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有感情朗读的信心。

(二)创设情境,引发共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带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习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为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只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这句话,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那只可爱的勤狮子了,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练一练吧!然后,我进行语言情境的渲染:这是个晴朗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勤狮子就来到森林里练习,预备起——学生做各种动作,然后过一分钟后,老师当记者采访刚刚表演过的小朋友们,让他们说说累不累,如果练一个月、一年、一年又一年,累不累?从中感悟到勤狮子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乃至于一生都在不断地练习,多么可爱,多么刻苦的勤狮子呀!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它吧!经过这样情境的创设与角色的体验,小朋友们朗读时就不会“拖腔拖调”,而是读得入情入境。

三、巧用激励性评价,促进良好朗读习惯的巩固

朗读评价,是培养学生形成朗读习惯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以“读得真好”、“读得不错”、“读得有感情”、“真棒”之类没有针对性、泛泛的评价,草草地结束朗读指导,或者是技术性的指导“声音再响一点”、“读得再长一点”等,这样无法让学生从内心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自然对朗读水平的提高起不到什么作用,在课堂上,老师善于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应怎样读。比如:在教学《棉花姑娘》这一篇课文时,我请一位小朋友朗读第一自然段,她读得很流利,但缺乏感情,我评价:XX小朋友,你读得很流利,如果你能把棉花姑娘的心情到位,那就更棒了。听了我的评价后,学生跃跃欲试,都想读了。我再请一位小朋友读,这时候的她把棉花姑娘的着急心情读出来了,我评价:难过的棉花姑娘,我也想帮你找医生了。还有:“我听出来了,他读得很着急,他很想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你把棉花姑娘惊讶的语气读出来了,真了不起。”等等,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指引下,一定能读得很有感情,万分的投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看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一篇课文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开始,真真切切地抓一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真正地“读”起来,而且还要“读”得好,“读”得美,从小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作者:檀珍玉

学校:福州市永泰县樟城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