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陈艺璇: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5/2/25 14:54:17

 

摘要:长期以来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作业机械重复、单调封闭。学生在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逐渐消钝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当前我国对小学生作业问题进行新的改革思考关键在于:作业形式多样化,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并运用所学教育管理理论,更新教师自身的作业观念,进行小学语文作业改革,重构作业设计,承辅课堂教学,共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   作业    改革    主体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新授课的前奏,也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小学生作业普遍存在普遍存在量多质差的现象。因此,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教师的作业观念

1.作业不能“一刀切”

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成为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我们应当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不仅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2.更新作业的观念

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语文教材的内容是相当有限,它只能起到例子的作用。而教学是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因而我们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认识语文教育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作业则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学生跳出语文课本,到语文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3.树立“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育源于社会,取之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社会中的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这些影响我们可以分为“有形”与“隐形”两种。

“有形资源”指的是先进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育资料、信息、教育经验、管理策略等。能够扩大自身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借鉴,对教学本身作用不可估量。

“隐形资源”多指学生、家长、社会群众等对作业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我们的教学改革。

首先,扩大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部分的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以成绩为重,以作业量的多少来简单地衡量作业的思想。所以要想进行系统的作业改革,必须扩大对家长的宣传,尽量地让家长明白我们改革的一些目的和方法,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并取得孩子完成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第一手最新的信息,这对我们的作业改革是有必要的。

其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这三种观念。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自己提高能力、掌握知识,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把作业同自身发展联系起来,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等无效劳动,花较少的时间获得较大的收获,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动的状态。这样作业的改革才能有效进行。

二、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几个思路

在作业的改革中,开放式作业是不能拘泥于简单的作业形式,应该与生存需要、生活实际和社会的发展接轨,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特点来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所以说开放的语文作业应该是一种在形式上不拘一格,练习中注重实效的课外作业。

而能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上都形成与时俱进的品质,这样的作业可以概括为“发展式作业”。也就是说“发展式、开放式作业”除了让学生扎实掌握当前的知识技能,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品质,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中,都能靠自身这种良好的能力和品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自身取得不断的进步。所以在当前的作业改革中,主要抓住了开放式和发展式作业进行实践探索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当前对于小学生作业的改革发展说法各有其说,通过一阶段的实践和探究,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作业的改革应该是“形散神不散”,虽然作业形式可以是纷繁多样,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重实效,一定不能放弃扎实的基础训练,只要能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思维,发展个性提高语文素养,并从中获取新进步的作业形式都是好的。

1.明确作业目的。学生是作业(任务)的主体,作业应该是围绕着他的具体的、个性的学习活动展开的,而不是统一的。老师不仅要明确布置作业要使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而且要引导学生准确体会作业意图,明确自己做一样作业要达到的学习目的。从而使师生能明确自己的教和学的任务,以便于作业的实施,取得好的效果。

2.稳固基本知识。应试教育的观念必须摒弃,但是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的练习不能丢,二者并不等同。例如语文的字词练习,需要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得到巩固与提高。所以在基础知识的训练中,也需要老师在作业的形式和评价上多加斟酌,用灵活趣味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实实在在地打好基础。

3.注意分层处理。(1)作业量的分层:分层作业量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让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2)作业难度的分层 :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尽管学生千差万别,能力各不相同,但作为教师,都应当为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找到立足与发展的“板块”而全心服务。虽然班级授课制、群体教学模式影响着这种服务的到位,但是,教师也必须创造条件服务到家。作业设计考虑难度的层次性,有一定的弹性,作业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就应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创造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让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对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意义是深远的。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述的景物的异同。

4.注重作业的包融性:(1)课内与课外的融合:开放的语文作业内容资源应模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线。书刊、影视、展览等等都可以作为作业内容的资源,使语文学习、训练贯穿学生生活。作业的练习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课前的扩展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广阔;可以作为课堂语文学习的训练,使学生学得更扎实;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延伸性学习,使学生学得更深入。(2)学科与学科的融合

知识是一张网,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可以交叉,可以融会贯通的。在丰富作业内容时,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进我们的语文作业内容之中。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教师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如超市作业“天马行空区”的“生活语文(数学、美术……)区”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做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等,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3)教学与活动的融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既是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园地,所以我们可以把语文学习渗透进各项教育活动中,把活动内容引进语文作业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发展自我。如在植树节期间,结合学校开展的环保系列活动,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环保伴我行”的习作小练笔,或让学生去搜集有关保护环境方面的各项文字、数据、图片等资料,进行展览交流。

5.讲究收放有致。老师提供多层次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促使学生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在学习活动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放手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完成作业,作业的设计应有一套确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在“放”之前应该做好“收”的工作:那就是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做好仔细地指导和落实检查,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最后根据内容以及学生能力差异,在检查时间上采用即时、限时、延时安排各种形式的交流评价,把学生思维中的创造因素及发现的火花充分及时地引向积极的层面。

6.交替作业类型。体现作业的多样性,增加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有了兴趣都不会成为负担。作业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愿意做作业,喜欢做作业,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业,教师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有一定的主题性和情境性。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内容,将作业融于游戏、绘画、调查、制作、表演之中,甚至放手请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自主定量,把做作业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如学完了《虹》这一课,请小朋友绘制一副美丽的彩虹图,涂上颜色,进一步感受七彩虹的美,再想象一下,编一个与七彩虹有关的故事;在教学《冀中的地道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地道结构图,并以设计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解,让他们在新鲜感中积极思维,在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学完《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中的方法,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改变以往以文字和作业本,以学生个人为对象进行的单一的作业形式。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有趣,还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今后的作业从设计上层面来看将是以课内指导课外,内外兼顾;从重视教的行为向重视学的活动发展;从书面学习(紧扣考纲)向生活应用发展;从重单一的作业类型向综合的作业功能发展。作业内容上将从单科向多科综合发展;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作业来取代虚拟情景的问题解决。作业形式将是从识记为主向理解运用发展。以创新为主的作业形式取代统一的作业要求。作业应该从学生的学习任务出发,成为师生求知交流的平台,从工具作业向人文作业(在作业中学习做人处世,领悟生存的道理)发展。同时我们也可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和电教设备创建“作业资源”,并进行系统资源的整合、运用、交流。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转变作业观念,大胆实践,采取多种形式的作业训练,我们的课改活动将进行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有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俞建国《整合 优化 互动》教学月刊         2005年4(上)

2.胡焕娥  《设计开放性作业 培养创新意识》 选自《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1月

3.王跃《教育批评》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4.李连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5.《作业的设计》   2005年2月

 

作者:陈艺璇

学校:晋江市安海镇坝头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