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庄建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

发布时间:2015/2/26 16:07:43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可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景教学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景中,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捷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情景教学的两点尝试: 

一、导入情景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讲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开端。因此打响第一炮是十分关键的。根据儿童好奇心强,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在导语中,教师要以声情并茂的语言,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情景,让孩子的听觉、视觉、思维多频道的运作,就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就能一下子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开想象,去感悟文本。

1、寓乐于情。

即课前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情感,充分酝酿感情,运用多媒体、朗诵、绘画、音乐等首先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整体感知的过程。情景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处于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新鲜事物特别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很活泼好动,情绪容易激动。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再现课文情景,能让学生很自然很真切地进入角色,在教育情景的感染下快乐地投入课文。

 如我在设计《家》这篇课文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首儿童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生活,很受儿童喜爱。所以我选择了运用多媒体,从介绍自己的家人入手。在上课导入时,我首先在课件上出示了一张全家福吸引他们好奇的眼睛,紧接着边播放课件边介绍自己的家庭的点滴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家的温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为学习课文在气氛上做了铺垫.

2、寓乐于趣。

即从猜谜,做游戏讲故事或小型竞赛等趣味性活动导入,创设愉快有趣的教学情景,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一年级《太阳》时,出示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学生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争着回答谜底,甚至有的学生还说出其他一些与太阳有关的谜语让大家猜,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3、寓乐于境。

根据我国学者朱小曼的观点,情景教学模式,是教师将教学目的内化和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情景,让儿童身临其境。这一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或边体验感受,边让内部语言积极活动,使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共同完成。如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通过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当时的场面,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人们对失去总理的无限悲痛及对总理的无比爱戴、尊敬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了情操。

二、问题情景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颖、可行、开放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合作,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对自主学习环境的营造。

但是,当前不少学生的缺乏问题意识,不敢提,不愿提,不想提,没问题可提。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激发和培养。让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不仅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诸多益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出各种问题,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由此可见,创设问题情景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在课题中设置问题情景。

高尔基说写文章“最难的是开头,也就是第一句”。上课也是如此,开头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那么,怎样开头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据题质疑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或蕴含着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提示了文章的中心,若引导学生据题质疑,不反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课文内容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例如在教学《西门豹治邺》这一课时,我首先从题目入手,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引语:“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提出疑问西门豹是谁?邺是什么地方?西门豹为什么治邺?西门豹怎么治邺?一大串的问题接踵而生。这样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景,学生在质疑中带着问题很快就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开追本溯源,弄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

2、在阅读中设置问题情景。

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引导学生质疑:“同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你有没有疑问?”刚一说完,学生的疑问便脱口而出:“为什么同一句话要在文中出现三次?”“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最后通过阅读、讨论、评价、让学生在宽松合协的环境中自行解决疑问,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样是这篇文章,在教学时我还抓住重点词“光复”“湿润”等引导 学生质疑:“光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光复”而不用“回归”?“湿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的眼睛会湿润了?通过这样的质疑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今后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奠定了基础。

3、在拓展中设置问题情景。

新课标要求老师对教材合理利用开发,学生学和老师教都不应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知识。那就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情景中对知识进行延伸,使情感目标升华。在《我有一盒彩笔》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想想:假如你有一盒彩笔,你会画什么?当然这不是天马行空的想,它是在一定情景氛围笼罩下的联想。在这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歌中,如文中写到“我画小朋友长上翅膀,为了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这样的句子,本身就给孩子指导了想象的方向,老师在通过多媒体把这些想象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给他一个模式,让他在其中自由的发挥。文中的主人公画明天的理想,借此,我便问:“要是你们手中也有一盒彩笔的话,你会画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让我觉得欣喜,他们那种善良的童心、丰富的想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他们说道“我画会过马路的机器人,为了帮助盲人过马路”;“我画太阳洒满世界每一个角落,为了到处都有温暖”……课后再让他们画一画,以这种形式对情景加以延伸.

总之,情景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文章很多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篇,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情景,通过直观的形象,浓烈的情绪氛围,把文章中负载的作者的情感真切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时的给学生一种惊奇,引起他们的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促使他们进入教学情景之中,使他们在喜悦的积极情感之中获得知识,受到启迪。

 

作者:庄建霞

学校:泉州市泉港区山腰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