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刘小明: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

发布时间:2015/2/26 16:12:34

 

摘要: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把他们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善于用“心”倾听,善于用“眼”倾听;善于用“脑”倾听。

关键词:生成  灵动  沟通  合作   文本对话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遇到这样的问题:二十三位英雄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眼看夺桥要成功了,狡猾的敌人又放起熊熊大火,这时时间就是_____?我原以为学生能答出“就是生命或就是胜利”。可学生却异口同声地呼出“就是金钱”,我忙意识到这除了学生受当前社会某些影响外,更重要是对文章理解不深刻。这时是按照原来的教学预设把答案告诉他们,还是以学生的课堂成为资源,离开预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教材有更深刻理解呢?

于是,我要学生回头思考上节课讨论:敌人援兵为什么不能冒着雨摸黑前进,而一天一夜没顾上吃饭的红军却能?红军夺桥的目的是什么?发起总攻时,敌人是怎样的,现在为什么又放火呢?通过思考.讨论,学生茅塞顿开,拨开烟雾见青天,进一步明白了红军夺桥是为了北上抗日,为了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过好日子。敌人竟借天险,人多武器好,时间长了,两个旅援兵打起来,红军有可能被敌人困在桥西头,不能北上抗日。这时,时间对于红军来说就是任何金钱也买不到的!“时间就是生命”。

由此可见,教学流程可以相机生成,教学价值可以意外获得。这节课,根据学情的变化,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使学生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情况,大胆地暴露出教师意料之外情况。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可以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的真实展开与推进是很难被规定与计划的。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充满智慧的教育机智。民主开放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兴趣。情感、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互动生成的学习共同体。《学记》里讲:“教学相长”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不仅有按捺不住的激动、欢喜,而且有更多的教益、思考。

一、动态课堂,追求“精彩”意外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文本对话,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把他们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过程。这节课,我根据学情变化。利用偶发事件,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内容,积极思索、踊跃发言,从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绪飞扬、个性彰显、生命涌动的场所。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生生真诚交流,信息多向传递,师生共同成长过程。

二、动态的课堂,乐于“机敏”的倾听

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教材改革,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学情”便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现场生成,要求教师必须机敏地去把握学生即时学习情绪和认识需求,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善于倾听更具有重要意义。

1、善于倾听要用“心”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的最后,我让学生面对周总理的工作画像,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了这样九个字:“辛苦啊!无奈啊!被迫啊!”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同学说出这么一段话来。新中国刚刚建立,有多少事情在等着周总理去处理啊,他不这样夜以继日的工作,行吗?这不是无奈吗?再说,当时的中国,经历了那么长的战争,国家肯定是非常的穷,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他怎么能铺张浪费呢?这不是形势所迫吗?这位学生坐下了,课堂上的掌声响起来了,掌声中我在思考,如果当时我训斥学生,而又是什么样的后果?

2、善于倾听要用“眼”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通过话语,同时也通过表情、身姿、动作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显然,所有这些方面都和话语一起共同抒发着学生的生命情怀。

在教学《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时,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突然,有一位男孩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一语惊人,其他同学哗然,我亦是满腹狐疑,看着他稚气的脸上满腹狐疑,看着他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发出一阵哄笑。我赶紧制止住,并向他请教。“昨天我和弟弟玩过了,他的瓶里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小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教室中响起了一片掌声。

3、善于倾听要用“脑”

教师的课堂倾听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必须及时作出教学决策,形成完整的教学行为,以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并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邮寄组成部分。因此,善于倾听要多用脑,方能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仅能和学生建立起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乐于交往的关系。同时也使他们更充满自信,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的喜悦之情。

三、动态的课堂,源于“积极”的反思

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21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那么,反思应写些什么呢?

1、记学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独特见解应予以鼓励,并及时记好读后感。长此以往,对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日后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必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更好发挥。尽量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2、记自身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一堂气氛活跃的课,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难忘的片段。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瞬间产生的灵感等,课后将这些课堂上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归类、整理、总结。只要长期坚持,教学能力必然会大大提高。但“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我们在记录教学成功之处时,更应找出不足,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使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如能再写一写“再教学设计”,更能扬长避短,常教常新。

3、记他人的评价

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平时应多邀请其他教师随堂听课,或是向其他老师谈一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虚心地请其他老师指出自己的优缺点,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通过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使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总而言之,课堂之生成,纷繁复杂。让课堂因生成而灵动的策略,林林总总,无法一一列举,只要教师坚持用生命去诠释语文,用生命去呵护学生,课堂便会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作者:刘小明

学校:福州市闽侯县青口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