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金叶:生活,让习作教学的琴弦响起来

发布时间:2015/2/26 16:46:17

 

摘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同样强调以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根据,让学生有话可说。习作教学就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只有把生活和习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调动孩子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使他们不为作文所累,反以作文为乐,只有走进生活,回归到生活的本来,才有可能奏响习作教学的琴弦。

关键词:生活   习作教学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路、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愉快作文教学同样强调习作以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根据,让学生有话可说。因此,我们就应该走进生活,让生活与作文交融吧!

一、盘活立体生活,让情感的体验更加丰满

人性中很多美好的情感,往往是从感性的认识和体验而得,孩子的情感体验一般说来是单一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让孩子们去经历各种过程,体验各种情感,为作文情感的宣泄做好铺垫。                  

设计一些活动,体验亲情。孩子们通常不易觉察家庭的温馨气氛,通过设计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可以明显地拉近孩子与父母间的距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亲情的存在。比如,在学完《可贵的沉默》一文后,我要求孩子们回家帮父母做一件事,并仔细观察父母的表情。回校后,一个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帮妈妈洗脚,妈妈说:‘我儿子给我洗脚了,真舒服。’”一个孩子略带羞涩地告诉我:“我给爸爸煎了两个荷包蛋,有一个烧得黑糊糊的,可爸爸还是吃得很香。”还有的孩子说:“我在妈妈过生日那天,和爸爸一起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给她做了一张贺卡,让妈妈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虽然孩子们还不懂得亲情,但在懵懵懂懂中,却已经体会到了那种美好的情感。

梳理典型生活,感受师生情意。孩子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渡过,那里时刻都在发生精彩的事情,我们应帮助学生梳理出典型的例子,装入孩子记忆的匣子。在一场乒乓球比赛中,赛场上曾经出现了动人的一幕:我们班的运动员林君添和四(1)班的刘纪龙进行比赛,当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比分已是20:20的紧急关头,我们班的林君添由于扣球时用力过猛,脚下一滑,“啪”地摔倒在地上。就在那一刹那,对方毫不犹豫地奔了过来,双手扶起了林君添。赛场上立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件事至今都是孩子们的美谈。

参与社会活动,明白社会责任。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先进模范人物、考察乡镇企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班进行了一项有关周围环境污染的调查,结果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孩子们感触颇深,而后自发成立了一个环保小卫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等到布置教室时,孩子们又主动提出要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放到教室的宣传栏。可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确实让孩子们接受了一次洗礼,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经历和体验,让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更加立体。同时,这些生活体验又将成为他们写作中不可多得的素材。

二、创设多彩生活,让写作的天地广阔无边

习作在生活中得以运用。作文是语文学科中工具性很强的一个分支,它广泛运用于生活中,如:宣传稿,表扬信,广告词都需要它。因而,这也成为孩子们练笔的一个绝佳的机会。如在一次小练笔中,要求大家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一个有准备的介绍,这就需要写一份广告词。我简单地给了一句话:大家回忆一下电视中的广告,然后把自己的商品介绍得诱人些,把顾客都吸引过来。

简单布置后,学生开始准备,效果完全出人意料,孩子们写得实在太精彩了,他们把商品的外观、色泽、味道、功用等都作出了细致而诱人的描绘,还有孩子采用了诗歌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产品,如“小金橘,圆又圆,皮儿薄,味儿甜,一元钱,随你挑。”短短几句话,就把小金橘的特点、味道、价格介绍得非常清楚,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是课堂习作教学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我们要适时地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将作文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班干部改选可以写写竞岗词;利用纸条、书信等形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在获得别人帮助的时候写写表扬信……总之,“生活处处皆文章”这样的机会无处不在。

提炼生活,感受成功的乐趣。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经历少,生活的积累不足,往往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即使记忆中有印象深刻的一些事,也不能直接把事件的原型搬到作文稿纸上,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经过自己脑海的构思之后才能形成文章。

如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下午放学时,天上下起大雨,可我没有带雨伞,当看到别人的父母来送伞时,我不由得想起了远在广东不辞辛劳的爸爸,躺在床上还未痊愈的母亲,眼泪流了下来。半路上,一个模糊的身影向我走来,有点像妈妈,走近一看,果然是她,我一下子扑倒在她的怀里……后来学生以此为题材写了篇文章《雨伞撑起的母爱》,自然融入自己的情感,经过艺术加工,写出了感人的成功之作,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真爱。

积累生活,丰富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这些习作的“米”来源于哪里呢?丰富的生活是我们作文的基础。我们要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生活范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地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参加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获取写作素材,丰富自己题材的库存。同时,广泛地阅读也是积累的一种方法,从同龄人的文章中领悟到生活中的那些小事写进文章中原来是那么多姿多彩和趣味无穷。

经过训练,孩子们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能力得以提高,那些充满童真的趣事件件跃然纸上:他们在一起给小狗穿衣服,因为小狗的体形与人体不一样,他们想了各种办法,读起来趣味横生。他们会观察“蚂蚁”“蜗牛”……,探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三、利用生活平台 ,让评价的方式丰富多彩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我们常常给出的“优秀”或“良”是最常规的形式。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习作教学,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评价方面也该有特殊性,该在“生活化”中寻找突破,丰富作文的评价体系。

例如,可以鼓励孩子们向杂志、报刊投稿,要是自己的作文出版发行了,那种喜悦是老师的无数个“优秀”都无法替代的效果。记得二年级时,我们班的林楠同学的习作《找春天》被刊登在中心小学举办的《芳菲园》里,她知道后那种兴奋之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时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宣传栏、学习园地进行展出他们的作品。孩子们如果对当地出现的某些情况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将他们的文章配上精美的插图,以海报的形式在村里显眼的地方进行张贴和宣传。这样的评价必将能调动孩子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使他们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习作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源头,只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回归到生活的本来,才可能奏响习作教学的琴弦。

 

作者:林金叶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东峤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