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莲: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初探
发布时间:2015/2/26 16:51:07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的记字能力总是不尽如人意。怎样攻破难关,使学生认得清、记得牢,并能灵活运用呢?我思考许久,并写出了几点体会,与大家谈谈。
一、游戏识字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学生识记字形,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如找朋友、喜羊羊过河、摘苹果、走谜宫等,将这些儿童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例如:在学习了一课的生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羊村的小羊们正在草地上玩,突然,懒羊羊不见了。喜羊羊四处寻找,终于看见了它在河对岸的一棵大树下呼呼大睡,灰太狼也在河对岸寻觅着猎物。看着它危险临近,得赶紧去救。可过河得踏着石头,只有读对了石头上的词语宝宝,喜羊羊才能过河哟!小朋友来帮帮它吧!所有的小朋友全神贯注,都被动画里的人物吸引了,收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
二、猜谜语,编顺口溜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猜谜语、编顺口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识记生字,比如“胖”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半个月亮挂天上”;又如区别“左、右”时,编出左工,右口的顺口溜;为了让孩子们牢记“坐”字,我编了一句这样的顺口溜“二人土上坐”。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也跃跃欲试,编出了许多有趣好记的顺口溜来识记字形,如,“扫”字,孩子们编出了“一手就把山扳倒”的字谜;记“朋”字时,有学生说:“两个月亮肩并肩,亲密友情记心间”;“会”字他们则编出了“人在云上走”的字谜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兴趣盎然,更增加了识字的兴趣,而且识过的字印象更加深刻。
三、释义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合体字,其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适时恰当地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清、蜻、情、晴、请、睛”等形声字时,可先让学生比较这些字的音、形的差异,找出相同部件“青”字,教会读音, 然后辨析这几个字的声调和偏旁,最后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还编成了顺口溜:有水便是清,有虫就是蜻,有心就有情,有日是晴天,言语出现便是请,有目是眼睛。孩子们通过顺口溜很容易就掌握了这几个字的用法。又如教学“从、众、休”等字时,我就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解释,即一个人后面跟着一个人为“从”,三人为“众”,人都有从众心理,一个人干活很累了,就要靠在树上为休息,从而记下了“休”字。再如:“采“字,我用课件出示一棵树,树上长满果子,再在树上出现一只(爪子)手,人用(爪子)手在树上摘果子就是“采”,通过形象的图画老师再配以生动的解释,同学们很快就记下了“采”字。
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这种教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使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掌握汉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四、分解识字
有些字笔画繁多,不易记,孩子们一见就头疼,失去记它的信心,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引导孩子们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一目了然了。如“照”字可分成“日、刀、口和四点水”,关于这个字,孩子们还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一个日本人,买了一把刀,凿了一口井,喝了四滴水”,照着这样的顺口溜写下来,就容易记住这个字了。再比如:“碧”字,看似复杂,记起来却简单而且有趣味:它可以分成三部分:“王、白、石”,我还引导孩子们编了个顺口溜来记住它:“一个王先生,穿着白衣服,坐在石头上。”通过顺口溜,孩子们脑海中就浮现出了画面,很快就记下了“碧”字。
五、图示法
汉字有许多都是象形字,是古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对于象形字,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形象地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孩子们在直观形象中记下汉字。如:“目”字,可以出现一只眼睛,演变成“目”字,“网”字,则是一张鱼网的形状演变成的。再如:“鹿”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形状复杂、难记,于是我出示“鹿”的图片,再出现古人最初造出来的“鹿”字,以及“鹿”字的演变过程,最终才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孩子们看了以后,恍然大悟,记下了这个字。
六、迁移识字
利用知识的迁移孩子们可以记下更多的生字,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减偏旁、加一笔、减一笔、加两笔都可以使原来的字变成一个新字,这种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法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颇为广泛。如:“求”加王是“球”、“每”加木是“梅”、“蝌”减去虫是“科”、“知”加上虫还是“蜘”、“日”加一笔变成“目”或“甲”或“目”、或“申”等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七、生活识字
引导学生把识字向课外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家长上街时注意观察生活中接触到的含有文字的东西,如“广告牌、、商店名称、商品包装物”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识字,教他们认一认,加深印象,培养识字的兴趣。再者,引导孩子多阅读课外读物,各种图文并茂的报刊杂志、故事书等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在阅读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就记下了许多汉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多种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掌握各种识字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识字。
作者:王凤莲
学校:三明市明溪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