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明珍:让作文的快乐起来——优化习作教学

发布时间:2015/2/26 9:17:48

 

“作文难,作文难,做作文,心就烦”;“作文,作文,头疼,头疼”。“学生作文是语文老师送命的鼓槌子”。前者是学生的怨言,后者是语文老师的牢骚。事实上,说起作文,不仅学生怕写,老师也怕改。尽管老师在写作训练这方面费尽心思、花大力气反复指导,强调审题、立意、选材、技巧、布局谋篇,甚至手搀手,扶着走,其结果却收效甚微,仍旧是“不想写”、“没的写”、“写不好”。交上来的作文,老师看后是焦头烂额,费时费神,无法改,改不好。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素材的缺失,他们往往对生活“视而不见,见而不思,思而不活”,于是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米”——无可炊之米(不知道写什么);另一方面在于我们的作文指导,一味地追求传授“知识”——方法技巧。我们不能责怪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而是我们颠倒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本末关系。囿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败是必然的。如何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快乐记录下生活中不断上演的生命作文?又该如何让习作成为学生展现才情、抒写个性的广阔天地?

一、快乐阅读、学会欣赏——塑造文学的眼睛

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生活韵味并以之去感知生活,提高写作兴趣。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与作者达到灵性的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洪流宣泄出来。目前则是,学生虽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阅读作品,而同时又觉得作家的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无法相比,这样,学生也仅仅是一般的阅读,而不能受到启发,不能以之为借鉴去感知生活,当然作文时只能是走空洞无物的老路。

要解决这个矛盾,要求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帮助学生撩去那些文学巨匠们的神秘面纱,将作品中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使他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巨人的视野感知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章的美丽故事与学生的生活拉近,将文章的情感与学生心灵拉近,将文章的场面描写与学生平时对自然界中的认知拉近。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能透过阅读感知生活,触摸生活。一旦学生具有了较强的感知能力,那么以后即使只是看到草尖上的一滴露珠、星空下的一抹树影、门缝里的一缕阳光……也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勾起他们的联想,并从眼前的景物里悟出文学的、人生的真谛。

例如课文老舍的《养花》学生学起来并不困难,这便是很好的习作“阅读、欣赏、描摹”的好环境,由名篇到学生家里的花花草草,学生觉得很亲近。于是,在作文课前两周,我给学生搬来四盆杜鹃花分到小组里由他们来照料,而后举行“养花”比赛,看哪一组的花开得最艳哪一组便获胜。学生的兴致很高,那花养起来可上心了,浇水、施肥,修剪、日晒……这些养花小常识学生们都不敢有半点马虎,上网查资料,咨询专家……学生们个个精心呵护着小花。可事与愿违,很多小花蕾一开始都结得挺好的,可没过多久却一个一个地蔫了,掉落了。学生那个心疼劲都拧到了眉宇间,一个个唉声叹气,闷闷不乐的。在收上来的作文本里,很多学生把这花的喜、忧、笑、泪都 “养”在了文章的字里行间。

二、释放情感,倾诉真情。——用生命调动文字

童年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活动时个个生龙活虎犹如一只只快乐活泼的小鹿,那份纯粹的快乐总让我们老师很是羡慕。我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学生会把这一份快乐在文章里刻画得栩栩如生。可为什么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是苍白无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作文指导课上,我把劳动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并让学生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在小组里讨论并整理出来,进而在全部上阐述你认为哪个劳动场面最有写作热点。讨论时,学生又是说,又是比划,说得可欢了。教室里,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在各个小组汇报时,很多同学都有了精彩的表现。劳动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等的描写得十分真实细腻,生动感人。开始写作文时,学生们都信心满满,个个“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真可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大胆尝试,自由作文——让“童言”真正“无忌”

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要有容纳不同声音的博大胸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思考和发现、情感和体验。即使是某些不足,甚至错误,如果引导得当,也会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四、激励评价,点燃激情——有情人才能写出有情文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我班的黄文进(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看,多看书让你把文章的意思表达得多准确。你是个很会看书的孩子,能把学到的词语学以致用,这是很厉害的写作能力哦!)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在这样充满无限期待的激励评价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受到感化,灵魂得到洗礼。在接下来的习作课上,我发现黄文进的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在发言时,他踊跃极了,他的构思常常让全班同学惊讶不已……我就是激励评价的神奇魅力。激励的评价在孩子的心中孕育着激情,让孩子成为有情人,才能写出有情文。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学生的笔端才能真正流露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文章也才能情真意切。而这习作上的阡陌芬芳,需要老师的真心陪伴,用心呵护!

只有让学生在飘散生命芬芳的天地里快乐习作,文章才可能是真实的、阳光的,写作时在脑海中只有呈现出生命旅程上活生生的形象,写出的文章才可能内容丰富、饱含真情、充满灵性。

 

作者:黄明珍      

学校:泉州市永春县东关镇溪南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