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达珂:四写――写出好习作
发布时间:2015/2/26 9:22:27
作文这一令老师学生头疼的字眼,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可写的,不知道怎么写?脑袋里空空如也。两节课下来,有的学生仍然是白纸一张。对老师来说,难教?教他们记叙文六要素?教他们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吗?那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况且这么一教,可能本来会写的倒变得一头雾水了。
其实,仔细地回想一下,只要我们不以应试作文的框框架架去束缚学生,不以成人的眼光去界定学生的作文,不去过度压抑学生特有的童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将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体验倾吐出来,何尝不是一篇篇佳作呢?在我看来,想让师生都爱上作文,那也是有可能的事。下面我就自己平日里的一些教法谈谈自己稚拙的见解:
一、仿写----体验成功的滋味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本选入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选入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只是为了让学生去欣赏,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应是让学生学习人家的写法。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比如有的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典型;有些文章的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仿写。例如《桂林山水》一课里,描写桂林的山及漓江的水这两部分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生动准确,我便引导学生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写上一段话;再如低年级课本里出现了许多优美诗歌,如《早操》、《我长大了一岁》、《水乡歌》等,抓住学生爱表现、善模仿的特点,鼓励他们也像文中作者写一写。许多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歌便出现在你眼前,他们所编的诗歌丝毫不逊色于作者。如一年级小朋友写的《我长大了一岁》----小狗,小狗,看见我不要叫。再也不打你了,我长大了一岁。母鸡母鸡,看见我不要追了。再也不拿你的蛋了,我长大了一岁。小弟、小妹,看见我不要哭泣。再也不抢你们的玩具了,我长大了一岁。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一岁。我一定会变懂事,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当学生仿写成功后,教师还得适时地加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尝到甜头,这样下次仿写的劲儿会更大。
二、读写----积累习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胸有成竹,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竹子。胸无点墨,要想写出具体、生动、形象、感情真挚的文章谈何容易。我觉得要让学生写出好文章,首先得蓄积生活点滴,积累习作素材,才能将心中所想所思转化为笔下文章。在这一方面,我主要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籍,读自己喜欢的书。当然,这一前提是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好书。通过自由读书,学生的知识面光了,经验也丰富了,认识加深了,作文水平也随之提高了。但光看还不行。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还得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边读边品,附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即使是三言两语也行。在读读、抄抄、记记、写写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从书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鲁迅先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一学期下来学生往往能采到满满一本书的蜜。
三、随写----放飞想象的翅膀
新课程越来越呼吁习作教学要从传统单一的训练中走出,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提倡无命题式、开放式做文章。新课程亦指出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个性化行文的理想”,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和语言场,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她们的个性在“纸上快乐地挥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习作指导方式(出题目----讲要求----讲结构),改变以往对学生设下的条条框框,多为学生创设习作情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让他们写出心中的美,例如《凡卡》、《田忌赛马》学完后,可以让学生续写,说说当凡卡从甜蜜的梦中醒来时,会发生什么事呢?也可以让学生写写当田忌和齐威王再次相见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再如《半截蜡烛》一课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谈谈军官走后杰奎琳一家以后的生活,体会杰奎琳小女孩一家人在战争中如何与敌人周旋,及面对侵略者所表现出的镇定、勇敢与机智。再如《游园不值》,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进行编写或改写。这样的训练可以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激发他们想写、敢写、爱写的欲望。
四、评写----架起沟通桥梁
在作文世界里,孩子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红色大叉,听到太多的“不行、不对、没意义”,甚至是从头到尾彻底的改头换面,这对孩子来说,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每个小孩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认同与赞赏。而老师在作文上批注的三言两语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里、品质。如果在习作评语中,我们能以一颗爱心去写评语,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耐心的心灵交流,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赞赏与信任。在我看来,评语不仅仅是对学生习作的点评与指导,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碰撞。所以教师的评语应注重客观性、教育性、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同时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尽量少改变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会使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
或许,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毕竟素质教育实施了这么久,但最终还是逃不过应试教育的“紧箍咒”。然而,只要我们心中有这个信念,尽我们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我想我们的习作教学便成功了。
作者:蔡达珂
学校: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