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郭志娟:认真阅读 有效发展

发布时间:2015/2/26 9:36:41

 

“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阅读实质上是阅读主体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并重组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最后将所获信息作用于主体已有知识结构,达到重整的过程。它以理解为核心,不仅能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而且可以让阅读者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提出:“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进一步从心理学的视角这样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以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自己的事,于是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因此,常常是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那么,当学生亲自做题时,甚至没把题目认真读完;即使是在读题的过程中,也是应付了事,或者任意添字、漏字,或者忽略了关键性字词句,以致解答的思路、方法出错。这时,只要老师将题目读给学生听,有时甚至读到题目的一半时,学生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数学阅读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它的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促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学语言,不断提升数学素养,逐渐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从而适应“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呢?

一、让阅读引领活动

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习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积极营造阅读的浓厚氛围。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一出示题目,就急着指名读题或者自己直接泛读一遍,紧接着就让学生“开工”。像这样,老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粗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指望学生花时间认真读题呢?如果老师在读题时,能示范读几遍,并指导学生阅读,如:抓住关键字词句来细细推敲,那么学生对阅读也会更加重视。在《周长》一课中, 我从“小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周“这一情境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探究中,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引出概念时,我带领学生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这句话读了好几遍。通过阅读,大多数学生能抓住“封闭图形、一周”这2个关键词语,我让学生把关键词语圈一圈、点一点,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些实物或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的。因为本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发展空间观念。为此,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操作:摸——摸一摸自己腰的周长;比划——用手指比划一下钟面、国旗、黑板、红领巾、课桌面等各种实物的周长;描绘——用彩笔描绘图形的周长。这里的“读数学”为“做数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生的“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从中还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让阅读引发思考

在新教材中,主题图的呈现一般是图文并茂的。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地进行阅读,才能获得足够多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学生运用自己读懂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时,将深切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地、盲目地阅读,逐渐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读、读什么、怎么读,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比较、思考,在阅读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阅读、思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的正确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变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例如,学习“年月日”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已经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对于学生已经知道的,教师就不必再讲解。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现状,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我利用导学提纲,请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再自由汇报:“关于年月日,我还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结果,学生们的读书心得让我感到万分惊喜,不同的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为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适时创建了“科学加油站”,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这里,教师大胆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为学生打造出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很好地结合起来,怎能不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

另外,在教室里,我们可以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讲述一些趣味数学谜语故事,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主动去阅读、去思考,探寻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宽阅读内容,去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让学生在课间充分地阅读,也要让学生在课外尽情地阅读,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如《趣味数学》、《小学生数学报》、《快乐数学》等,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数学主题的手抄报并予以展示评价,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等。

三、让阅读带动转化

语言的灵活性体现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信息,从而反映出智力活动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有8盒乒乓球,现在从每盒里拿出3个乒乓球,那么8盒乒乓球里剩下的个数就正好等于原来的2盒乒乓球。原来每盒装多少个球?”这道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学生要通过阅读,嚼透题目的数量关系,把“8盒乒乓球里剩下的就正好等于原来的2盒乒乓球”这句话,巧妙转化成“拿出了(8-2)盒球”。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做这种“换句话说”的练习,把题目的数量关系变得更加直接、清楚,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能力。正所谓“形变质不变”,学生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地在转化中被激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愈发透彻,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愈发熟练。

四、让阅读强化辨析

如:教学“测量”后,我出示了一个孩子的一篇数学日记:“我的身高是138分米,体重是42克;我的数学课本长约2厘米, 日记本的厚约4毫米;我家这个月用水约20吨,我的家离学校 1千米 ,步行大约用15分钟;足球场的跑道一圈有400米,我每天绕足球场跑5圈,一共跑2000千米。”学生通过多次阅读这篇饶有趣味却荒谬无比的数学日记,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进而强化了对“长度单位”等的辨析,更加深刻体会到了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当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效,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并对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大家一起认真阅读吧!让我们用心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数学阅读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才能有利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以及良好的数学表达、分析、推理能力等,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我们的校园书声琅琅、笑声盈盈、硕果累累!

数学阅读教学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如此的深遂,教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让孩子成为阅读的有心人。综上所述,加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训练思维和发展智力的需要,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理应成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感动人心的亮点之一。

 

作者:郭志娟

学校:莆田市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