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林丽香:让孩子走进习作大课堂

发布时间:2015/2/27 11:02:48

 

摘要:本文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着眼,从作文流程中的吸收教学中积极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指导重在积极开导认识,写作过程重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述,评改重在调理等方面进行探索,进而得出作文指导必须重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的结论。

关键词:观察    操作    阅读    评改 

 

“写作”一词,顾名思义,“写”是“用笔记录”,“作”是 “用心创制”,即创造精神产品——文章。

一、善于观察

要写出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好文章,首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有心,才能 真正了解、熟悉生活,才能积累起丰厚的写作素材。应坚持从看到说,从说到写,这就要结合课文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的方法。

用眼睛观察一定要仔细、有序。小学生最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由于小学生观察能力差,还不善于通过学习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观察作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好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放在讲台上,供学生近距离观察。这时学生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十分浓烈,甚至有部分学生学着小白兔蹦跳起来。还有个别同学大声读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爱吃萝卜爱吃菜。”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用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白兔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善于操作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在操作中认识事物,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是极好的习作指导途径。特别是现代的孩子个个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生活上的一切都是父母包办。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动手的乐趣,如“橡皮泥可以捏出一个猪八戒,废纸片可以叠成一只天鹅,布头可以粘成一幅贴画,用过的塑料瓶可做成机器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准备好材料,想一想每个步骤怎样完成。如:在一次“我的小制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做自己最善长的作品。可见,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准备好材料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最后,学生把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一步一步记录下来,就容易多了。

三、善于阅读

1、阅读法。作文与阅读紧密相联。小学生写好作文,既要有真切的生活感受,一定的生活阅历,也需要进行广泛的课内课外阅读。因为有限的课本阅读根本无法包涵学生所需的全部写作知识和社会知识。学生将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和心中所感传达出来的写作能力,需要靠各类文章的仔细揣摩、用心体会与摹仿借鉴而逐步形成并得以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学生作文不好,其实是阅读不好。”“阅读不好,作文也不会好。”可以说,阅读是吸收、储备,写作是倾吐、输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扩展,也是学会并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以读促写,以写固读,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中找“米”下锅,并吸纳丰富的“源头活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去大量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从中汲取精华,学会 表达。

2、摘录法。对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进行分门别类的摘录。分类方法可因人而异,鼓励创新。摘录的具体作法包括:(1)摘抄,即在阅读札记上抄录原文精彩的内容;(2)剪贴,即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剪下来,贴到阅读札记本上,这种方法多于无多大保留价值的报纸和期刊;(3)制卡法,即根据阅读内容制成读书卡,卡片上要写清题目、作者、类别、编号、出外及内容。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既要善读,也要善评;既要动脑,也要动手。

四、善于真实、真话

如何让学生写真实、真话呢?我在作文教学中还给学生“作文自由”,只要能表达清楚明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谁就写谁。在指导学生记真事,现实性真话,抒真情,表真意,决不能去搞“假、冒、骗”尽量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以及亲身经历的事情。

1、“即写”训练法。以班级发生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如实地描绘事件全过程。记得有一次,上课钟敲响了,我刚走进教室,发现粉笔撒了一地,这时全班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显示出“暴风雨”来临的宁静。我抓住机会平静的说:“同学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敢说。我又说:“看谁的办法最妙?”其中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谁弄倒谁就把粉笔捡起来。”另一位同学说:“我们都看到粉笔掉了,可是谁也不愿意把粉笔捡起来,好意思指责别人吗?”“现在没粉笔,怎么上课?”这时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强烈。经过讨论,好几个同学主动迅速地拾起粉笔,弄倒粉笔的同学主动认错。而后我要学生把整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及教育意义具体写下来,学生们兴致很高,写得生动逼真。

2、自由写“真”法。我经常鼓励动手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写真人真事,不限时空、内容和篇幅。可以写自己的悲喜、得失和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观察。看法,描绘自己的心理变化等。尊重学生的意愿,定期在班级交流评比习作,优秀的或有进步的就贴在教室“作文园地”上,鼓励学生加倍努力。

有一次,班级一位学生的一篇习作,就写家里的一条小黑狗,每次小主人放学回家,小黑狗总是在家门中等到着小主人,见到小主人总是点头,摆尾,她还把小黑狗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真切,是一篇好的习作。我把小作者的习作贴在班级“作文园地”上,从此,她更加爱写作文了。

3、实践运用法。指导学生把写作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如:寒暑期假我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并互相观阅、品评,以互相促进、提高,培养了学生爱写作,爱看书等兴趣和习惯。我还让学生给老师,亲朋好友写信——写新鲜事、板报稿、短讯等。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应用,提高警惕开辟多种渠道。

五、习作批改的原则

1、鼓励性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积极的态度,能够通过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动机而递增。作文批改当然要严格要求。但严格要求不等于要求越高越好,改得越多越好。要把严格要求与保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结合起来,要尊重学生,要多鼓励。

2、少而精的原则。少,是突出重点;精,是要言不烦。批改作文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度和要求,根据学生写作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要多在文章的选材立意、写作方法上提出要求,给予指导。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在字、词、句的基本训练上多加帮助,并采取重点批改的办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如先指导他们把话说通,把句子写顺再指导他们前后连贯、言之有序。批语要具体、明确。

3、启发性的原则。作文批改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将老师要传授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内容,让学生自悟自得。例如作文批改遇到游离于中心之外,需要整段删去的地方,与其老师大笔一挥划掉,不如批一句:“这一段与文章中心的关系怎样?可不可以去掉?”遇到应该用“激动”而用了“感动”的情况,与其给他改过来,不如提示一下:“感动”和“激动”有没有区别?这里用哪一个词好?等等。这样,学生拿到作文时,可以根据老师的符号提示,开动脑筋,自己把文章改好。

 

作者:林丽香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溪边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