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5/2/27 11:41:40
摘要: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他们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进行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怎样才能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尝试从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多策略并用、善用方法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相关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达到激励学生敢说、乐说、善说的目标。
关键词:口语交际;伙伴关系;多策略并用;角色游戏法;比赛激励法
学生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培养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灵敏、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它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但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表达、乐于与人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且不断提高他们的与人交往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新型的伙伴关系,使学生敢说
我们发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不愿意参与课堂的分享与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对学校1-6年级的孩子进行了课堂问卷调查(答案可以多选)。我们发现有34%的孩子怕答错同学笑,67.5%怕挨老师批评,老师过于严厉会导致学生不敢发言。长此下去,会阻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如何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老师应该在课堂中的角色有所突破与改变,创设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广大学生大胆交流。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
1、教师课堂角色变一变。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进行交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交流表达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如果总是不苟言笑,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势来,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唯唯诺诺。我认为,要想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们就要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老师要俯下身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永远保持一张笑脸,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是他们的朋友,树立师生平等关系,这样就能克服他们害怕老师的心理。因此,在课堂中,我像魔术师一样,经常变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有时是老师,有时是导演,有时是演员。在教学《我该怎么办》时,我就化身为一名卖冰棒的阿姨,我绘声绘色地表演,“冰棒,冰棒,好吃的冰棒……”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我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对话场景。我故意走到孩子身边,关切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哭呀?”有的孩子说:“阿姨,我和妈妈走散了,您能帮帮我吗?”“妈妈让我在这等她,可是好久都没见妈妈回来,阿姨你能把电话借给我,让我给妈妈打个电话吧!”有的说:“阿姨,你有没有看见一位身穿红色裙子的中年妇女”我听着孩子们充满稚气的表达,我不断为他们送去赞许、肯定的目光。孩子们各个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想要说一说,连平时较少发言的小朋友也踊跃参加。
2、学生的对话环境变一变。平时课堂上老师总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上课,而学生则是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听课,这样的学习环境不利于老师与学生交谈。在口语交际课上,我总喜欢把孩子的作为变一变,。有时排成花瓣形,有时排成同心圆……这样的座位改变,让拉近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学生更喜欢。有时我还会根据口语交际课的需要,把教室布置成商店、公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在一年级教学《自选商场》时,我就教室布置成满是琳琅商品的超市,各种商品摆在教室四周,每样商品旁边放着相应的识字卡和词句卡,让学生自由走动离开座位,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商场中的人员角色,孩子们轮流走进“超市”,徜徉在购物世界中,快乐地进行着对话。“阿姨您好,请问请问文具柜台在呢?”“叔叔您好,这把铅笔多少钱呢?”孩子们在自己熟悉而又喜欢的环境中,他们自然而然就敢于表达,愿意表达。
二、多策略并用,使学生乐于说
英国科学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时机的是当他们兴致高的时候。”低年级学生对于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课堂上力求做到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营造不同的环境,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
借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孩子们常常能忘乎所以,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形式不一的游戏。针对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我就尝试着把有趣的游戏引入口语交际的课堂,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家乐在其中。
1.角色游戏法。在口语交际中,我常常采用角色游戏法,也就是让孩子们变一变角色,有时是小记者采访,有时是小主持人活动,有时小剧团演出,还有小评委点评等等。例如进行《这样做对不对》的口语交际课时,当讨论到“我们怎样保护保护环境”时,我让班上的同学分角色游戏,有的当小记者,有的当被采访的民众。小记者个个兴致高昂,说得有模有样,被采访的对象也谈得头头是道,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的融洽。课上,孩子们是意犹未尽。又如教学《贪心的小猴》时,我让学生合作编故事,然后进行表演。把故事搬上讲台,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表演、风趣幽默的语言,引得台下的小观众们哈哈大笑。
2.比赛激励法。如教学《说绕口令》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说的绕口令最多,说得又快又清楚,给他们戴上小红花;教学《小鸭子得救了》,则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最动听。再如教学《说说又什么不同》,让学生比一比谁找得快,找得准,又说得完整。通过这样的比赛,让本来喜欢当听众的小朋友也忍不住要参加到活动中,而且也想争夺第一。这就会出现人人想说、乐说、争说的局面。
3.开火车接故事。如教学《小熊住山洞》,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并进行想象“春天里,小熊来到森林里,他看见树上长满了绿叶……看见……看见……看见……看见……,小熊舍不得砍。”接着,我让学生组成几列小火车,进行接故事的游戏,看看那列火车接得最长。这种游戏间的训练孩子们乐于接受,他们不知疲倦地乐着,说着。思维能力达到锻炼,表达能力也得到提升。一举多得。
三、善用方法,使学生善于说
在学生敢说、乐说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使他们的表达越来越自信。
(1)规范口头语言。低年级的学生词汇不多,而且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经常说话不完整。老师应该注意听学生说话,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这个要求对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从说一句完整话开始,然后说具体,逐步过渡到说几句话或一小段,最后才成篇。例如教学《洗手绢》时,我先学生表演洗手绢的过程,然后为我的过程配上动词。我就顺势把孩子们找到的这些动词有序地题写在黑板上。我鼓励孩子们,谁能自己把郑老师刚才洗手绢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呢?孩子纷纷七嘴八舌地训练开了。我则是走到孩子们中去,静静地去倾听,我惊喜地发现,有的孩子不但能把老师洗手绢的动作用准确的动词去表达,而且还能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关联词,使得表达更加有条理。于是,我就兴奋地和孩子们分享,“郑老师刚在听到有的小朋友不但……,而且还能用上关联词, 你们能像她一样吗?”教室里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互相的取长补短下,越说越有兴趣,越说越完整,越说越生动。
(2)质疑问难,力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观点,吐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要鼓励学生对别人提出的异议敢于反驳,敢于争辩。即使是对老师提出的观点有疑问,也允许说说自己的见解。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皮球掉进池塘里》,我就皱着眉头向孩子们诉苦——糟了,我的皮球掉进池塘里了,请你们大家帮帮忙呀!孩子们一听,英雄主义的自豪感不断膨胀,不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各种奇思妙想跃然而出。
口语交际是一门新课程,我认为如果单单依靠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课内外资源,让学生把“交际”带回家里,带到生活中,让他们学以致用。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琴.《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08.06
[2]杨树源.《小学口语交际课教学现状调查报告》[J]. 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郑丽
学校:厦门市民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