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卓大为:文有技巧如泉涌,心有灵犀笔生花

发布时间:2015/2/27 14:37:40

 

摘要:文无定法,贵在得法。经过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及探索研究,我觉得一篇文章能否成功撰写离不开学生课余博览群书,离不开孩子们对作文撰写浓浓的兴趣,离不开作者笔耕不辍,更离不开初学时启蒙老师对作者在写法、技巧上的点拨和指导。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技巧的引领,从审题、构思、内容、修改等诸多方面入手,力求让孩子们在写作时事半功倍。

关键字:文题新奇 构思敏捷 主体别致 修改高效

 

1982年6月,巴金在会见南斯拉夫作家时说:“我主张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巴老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并非不要技巧,而是要求作者能娴熟地应用各种技巧;换句话说,就是让作者达到“书读万卷,妙笔生花”的境界。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阅历尚浅,这种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习作这一领域,对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同样亦是陌生的。当孩子们作文撰写不得法之时,写作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种负担,就是一件极为令人头疼的事情。很多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启蒙恩师能传授一些为他们写作量身定做的技能技巧,这就可以如同“芝麻开门”的密语一样,只要在洞口大喊一声就可以令无穷的宝藏呈现在你眼前。作文教学的研究,正如摸着石头过河,我现将十多年来在写作技巧上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首先,文题要新奇

习作题目是一篇文章是否入眼的眼睛,更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窗户。所以,题目只有标新立异、推陈出奇方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我在一节作文课中出示一个平淡的题目《我的妹妹》让学生重新锤炼出最新奇的题目。经过一阵较长时间的思考后,很多学生便抢着回答:《爱哭的妹妹》、《哭鼻子能手》、《小妹小兰》、《妹妹真可爱》……学生回答的花样越多,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也跟着不断地扩展和促进。最后我宣布冠军得主的题目是《哭鼻子能手》,并给学生分析了这个题目最新奇的原因。最新奇的题目虽然只有一个,但寻找它的过程却妙趣横生,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其次,构思要敏捷

拟定题目之后,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构思。一篇好的文章要做到一气呵成,文章的情节要如同横云断岭、曲径通幽才能符合读者的审美要求,这就可以采用一波三折的构思技巧。例如我出示《快点放学吧……》这个题目让学生构思。少顷,便有一位男生站起来表达他精彩的构思:“先描写自己忐忑不安地盼着下课,可数学老师仍然在慢条斯理地讲练习题。老师好不容易放下书。我一喜,老师却又讲起来;总算讲完了,开始布置作业,我一阵欢喜,可老师却又点名留下了我;当我垂头丧气地把放学后就要开演的电影票略一翻腾,却又发现电影票原来是第二天的,我又戏剧性地再次感到欣喜。”在这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我”的心情由期待到过度焦虑,经历了喜——烦——欢——悲——乐的心理过程,在这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过程中,读者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三、再次,主体要别致

1、文章的开头必须新颖。好的开头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个味同嚼蜡的开头是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在训练学生掌握这一技巧时,我向学生出示了《哭鼻子能手》三个不同的开头,让学生作比较,选出最新颖的开头。开头一:有的人喜欢爷爷,有的人喜欢奶奶,有的人喜欢爸爸,还有的人喜欢妈妈。最令我喜欢的人就是我家那位令我哭笑不得的“哭鼻子能手”——我的妹妹;开头二:我家的“哭鼻子能手”就是我的妹妹,她叫小兰,可爱极了;开头三: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哭鼻子能手呢?告诉你们吧,我家就有一个。这个哭鼻子能手不是别人,就是我那刚满五岁的妹妹。三个开头,大家一致认为第三个开头最新颖。何以见得?有的学生说这个开头,像在和读者谈话;有的则认为这个开头很亲切,拉近了与读者间的距离。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交流中不知不觉领悟到了开头要新颖这一写作技巧。

2、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详细。好的文章必须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的环节要详写。如何才能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详写?一个只有主干的句子,不断添枝加叶,句子就丰满了;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断地添加地点、时间、人物,最终也可以把要表达的情节描写详细。在写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必须做到快速成文。“一挥而就的作文可能算不上好作品,但好的习作却很可能一挥而就。”孩子们在撰写作文之前就应按动笔前的构思简单拟就一份写作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的思路快速成文。写作提纲,相当于盖房绘制设计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勤写提纲成文顺!动笔前的提纲挈领是很有必要的。按提纲写稿子,一可以帮你组织材料,二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三是可以防止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又可以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这样一石数鸟,何乐而不为呢?列完写作提纲后就要围绕着题目快速成文。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倡导学生先写会写的部分:写了第一句,第二句不会写,就接下去马上写第三句;第一段不会写,就从第二段开始写……总之,笔不能停,只管往下写,不管它通不通顺。其实,那些曾经让你的习作过程感觉极不顺畅——被“卡住”的地方,当初认为写得很不自然,甚至认为很不通顺的地方,而写完后再回过头来看,会惊喜地发现那些原来认为不通的地方却几乎都是通顺的。写作中保持这样的习惯,会让文笔更流畅,撰写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水到渠成。

3、文章的结尾要做到别出心裁、独具特色。编筐编箩,重在收尾。写作文也是如此——文章的结尾必须不落俗套,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生这一写作技巧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三个写《哭鼻子能手》这篇文章的不同结尾。结尾一:我爱我的妹妹,因为她那么聪明,那么可爱;结尾二: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着妹妹永远聪明健康,不再哭鼻子;其三:同学们,文章写到这儿,你认识了我家的“哭鼻子能手”了吗?她可爱吗?如果你喜欢她的话,那么就请来信告诉我,好吗?三个结尾一出示,学生便异口同声说最后一个结尾最特别,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不仅照应开头,而且很自然生动。

四、文章的修改要做到迅速而高效

新课程标准着重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古人写文章,喜欢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篇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攻玉。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得不紧密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怎样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实践证明,通过朗读完全可以检查出语法的错误和修辞的不当,然后再及时修改,就可以使文章的质量再次提高一些;对于用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意思,就必须杜绝用两句话来替换,对于冗长繁杂的文章,就一律采用病灶切除法——毫不犹豫地将病句删去,要做到“快刀斩乱麻”,这样就可以避免语感别扭,文句罗嗦、拖沓。外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无情地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篇幅虽然减少一半,但对读者的价值却要增加三十倍。有些小学生老喜欢写空话、写废话、整篇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这是不可取的,文章必须要有的放矢、言之有物。该删的删完之后,下一步就要对文章进行润色:对于用得不够恰当的词语,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要找出相关或相近的词语进行比较,力求把文章写得精益求精。

总而言之,写作技巧只是为学生作文指明方向。具体该如何写好作文,还需要孩子们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不断反省、领悟。

 

作者:卓大为  

学校: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卓东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